姓氏来由:姓氏考略:刚氏,乃以邑为氏。史记云:伐齐取刚、寿。按,清有兵部尚书刚毅。
郡望:冯翊郡
文献:《古襄平刚氏族谱》
历史名人:刚毅、刚显文、刚显权、刚显璋、刚绍辉
以上这些是我从网络上找来的,现在试分析一下。
从上面可以看出刚姓是以地为姓,引自《姓氏考略》。并且引用了《史记》中的一句“伐齐取刚、寿”来证明古时是有刚这个地方的。这段话出自《史记穰侯列传第十二》,但是在《范睢蔡泽列传》作“纲寿”。或许古代两字相通。刚故城在今山东宁阳县。
下面是我从网上查到的名人的介绍:
《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二》
刚毅,字子良,满洲镶蓝旗人。以笔帖式累迁刑部郎中。谙悉例案,承审浙江馀杭县民妇葛毕氏案,获平反,按律定拟,得旨嘉奖。出为广东惠潮嘉道,迁江西按察使,调直隶;迁广东布政使,调云南。光绪十一年,擢山西巡抚。请设课吏馆,手辑牧令须知诸书,分讲习,诏饬行各省。治套外屯田,建分段、开渠、设官三策。明年,移抚江苏。苏患水祲,先后濬蕴藻河、吴淞江,以工代赈,民德之。调广东。二十年,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二十四年,以工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疏陈实仓廪,严保甲,罢不急官。二十五年,按事江南及广东诸省。迭疏请筹长江防务,筹饷练兵,清理财政,及整顿地方一切事宜,诏皆饬行。
二十六年,拳乱作,命赵舒翘及刚毅驰往近畿一带查办解散,及还京覆命,而宣战诏已先下矣。匪集都城,肆焚杀,时方称义民,亡敢谁何。载漪等复疏言:“雪耻强国,在此一举!”又盛推拳民忠勇,有神术,可用。太后愈信之,因命刚毅、载勋统之,比於官军。然匪专杀自如,勿能问,且扰禁城,日焚劫不止。诏各军营会拏正法,尽拆所设神坛,并谕责刚毅、董福祥亲自开导,勒令解散,卒不能阻。各国联军入犯,两宫西狩,刚毅扈行至太原。车驾欲之西安,又从。道遘疾,还至侯马镇,死。其后各国请惩祸首,以先死免议,追夺原官。
至于另外几人只知“刚显文”编纂《古襄平刚氏族谱》。
在大唐芙蓉园买了一份姓氏来历,我觉得可信度还是挺高的,内容如下:
刚姓是一个来源于地名的姓氏。相传,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城邑名刚寿(约在今山东东平一带),居住在当地的人后来以地名为姓氏。
刚姓在得姓以后的发展中,曾以冯翊为郡望,并出现了宋代散祗侯刚仁遇等著名人物。当代,刚姓主要分布在陕西、山东等省,另外在满、蒙古、锡伯等民族中也有一些人以刚为姓。
后来又在网上搜到一些东西,惊讶的发现台湾也有姓刚的人。搜到的内容如下:
剛屬漢人姓
剛氏,乃以邑為氏。史記:伐齊取剛.壽二地。郡望:馮翊郡
文献:古襄平剛氏族譜
馮翊郡,漢武帝置左馮翊,三國魏改置馮翊郡,在今天陝西省大荔縣一帶。
古襄平產銅.鐵.剛...刀器
襄平-為現在的遼寧省-遼陽市(鐵鈴區).大約在市中心位置
那你可是燕人後代
清朝 剛毅與打鐵煉鋼是沒關係的
這是旗人的音譯
滿清覆滅後
絕大多數的旗人都改了漢人的姓氏
融入漢人的社會
剛姓是漢姓 不是旗姓
旗人姓都是由原來的複姓縮減
此姓以地方以職業為姓
漢朝前就有
因為滿人入關後先遷居遼寧
所以那而的漢人容易被看做旗人
少部分漢化的蕃人
日人治台時賜姓剛
以上内容真伪难辨,但是大致的内容还是可信的。我觉得归纳一下就是:刚姓最初是汉姓,以地名为姓,但后也有满人姓刚(当然还有其他民族)。现在大多分布在山东,陕西和辽宁。
我本人祖籍山东,是爷爷那辈“闯关东”到的辽宁,但是我爸爸说本地也有刚姓人家,应该不是这两三代才过来的。关于古襄平的那些内容,着实吓了我一跳,因为我就是那的人,这也太巧了吧。但是关于刚氏族谱,倒是一点没听说过,即使有也不可能是我们这一族的(即使我家有家谱也得留在山东),不过回去可得好好打听一下。燕人后代,我觉得有待商榷。虽然辽阳是战国时燕国所在地(辽阳有太子河,相传燕太子丹死于此),在那发现了族谱,但不知是记载什么年代的族谱,也不知是不是最早的。
我第一次听到还有姓刚的啊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