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拔群,百色起义的领导人和右江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1894年生于广西东兰县,壮族。早年就读于广西政法学堂。1916年在贵州参加讨袁护国军,旋进贵州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入黔军。受五四运动影响,1921年回广西从事农民运动,领导农民进行反对地主豪绅的斗争。1923年组织了以农民为主体的“公民会”和农民自卫军。曾指挥农民三打东兰县城。1925年1月入第三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926年曾任广西田南道农运办事处主任兼第一路农军总指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面对蒋介石的屠刀,韦拔群毫不畏惧,毫不妥胁,仍然率领右江农民坚持斗争。1929年10月中旬,邓小平、张云逸率领我党掌握的革命武装来到右江地区与韦拔群率领的农民武装汇合,准备举行武装起义。韦拔群在10月下旬首先率部夺取了东兰县城。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和韦拔群在百色胜利举行武装起义,宣告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7军。张云逸任军长,邓小平任政委,韦拔群任红7军第3纵队司令。
1930年2月,在隆安的激战中,韦拔群的第3纵队担负左倾翼进攻任务,他率部勇猛地杀向敌阵地,使敌惨遭痛击。当我军主力转移到现巴马县亭泗时,遇到4000多匪军的截击,形势严峻,韦拔群立即组成一个“敢死队”,配合主力,给敌以重创。
10月上旬,红7军主力奉命北上。北上前,根据中央指示,韦拔群任第21师师长。留下坚持右江革命根据地斗争,韦拔群坚决服从军前委的决定,立即把自己从东兰、凤山带来的第3纵队1000多名武装,除留下七、八十个体弱有病的战士外,其余全部拨给主力部队北上。
红7军撤走不久,桂系军阀白崇禧派出军队近万名向东兰、凤山两县大举进攻。韦拔群指挥刚补充起来的21师,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避开敌人的锋芒,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主力打击敌人。同时,动员群众,实行坚壁清野,配合部队,以战斗保卫根据地。
1931年8月,根据党中央指示,21师改为中国工红农军右江独立师,韦拔群仍担任师长。1932年,白崇禧对右江根据地发动了新的空前残酷的反革命“围剿”,师党委决定将部队化整为零,开展游击战争。4月,韦拔群随师部到达西山。敌人又对西山进行反复“围剿”。为隔离群众与红军的联系,敌人还强迫驱逐西山周围的群众到一个峒场里集中管制,不许群众带一粒粮一根火柴上山,企图饿死、困死红军。在艰苦的岁月里,韦拔群与战士同甘共苦,以野菜充饥,以岩洞栖身,围火取暖。尽管斗争环境险恶,但他始终保持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他经常鼓励战士们说:“目前的斗争好比攀登高山,越走越感到吃力的时候,也越是接近山顶的胜利时候!我们要象山崖的马樱花一样,顶风傲雪,永不凋谢。”
10月17日,韦拔群到尝茶洞秘密开会。次日晚,重病缠身,疲备乏力的韦拔群已倒床熟睡。随行的韦昂因动摇变节被敌收买,竟趁韦拔群与警卫员熟睡之机,对准韦的头部连开了枪,叛徒射出的罪恶子弹夺去了他的生命。
1962年12月,邓小平在为纪念百色起义33周年给韦拔群的题词中写到:“韦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最后献出了生命。” “他在对敌斗争中,始终是英勇顽强、百折不挠的。他不愧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英雄
解放后,为纪念韦拔群的丰功伟绩,党、政 、军有关部门曾多次发动群众搜集韦拔群生前的照片,但连一张都未能寻找到。1958年广西筹备成立自治区时,广西博物馆只好请来画家,根据人们对拔哥形象的印象和传说,创作了韦拔群画像。过后,由于人们对此幅画像的看法有异,又重画了几次像,但这一切努力皆不尽人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革命文物管理和党史资料征集、研究被列为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东兰县再次向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征集革命文物管理和党史资料,取得了许多鲜为人知的革命文物和资料,但仍然没征集到有关韦拔群生前的照片。所以,20世纪70年代、90年代摄制的《拔哥的故事》、《韦拔群》等影视剧,只是按照人们对拔哥形象的大致印象和传说来物色挑选扮演韦拔群的演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