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一下德川家康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德川家康(1541—1616),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德川家康,1541年生於三河国冈崎,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於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1547年松平广忠与尾张的织田信秀作战,为请骏河的今川义元援助,将六岁的家康送作今川氏的人质,但中途被织田氏所夺,监护在热田有两年之久(一说被扣在那古屋).在此期间,其父广忠被自己的近臣暗杀.1549年松平氏与织田氏讲和,德川家康返回冈崎,仅十日又作了今川氏的人质.八岁至十九岁这十二年间,德川家康作为人质住在骏河.

1560年桶狭间之战,织田氏大败今川氏,今川义元阵亡.从此德川家康摆脱今川氏而独立,1562年与织田信长结成同盟,开始全力经营三河.由於他求成心切,采取过激措施,激起了1563年三河国全境的一向宗起义.经过他近一点的攻战,残酷地镇压了起义後,才逐渐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地.

1568年德川家康的同盟者织田信长进入京都,迈出了统一全国的第一步.这时已在三河打下了坚实基础的德川家康开始采取东进政策.1570年他联合织田信长在妹川打败浅井氏,朝仓氏,将治所迁往滨松.但这时武田信玄也想夺取全国政权,为扫清进军道路上的障碍,屡次出兵远江和三河.

1572年10月,武田信玄率四万五千人大举进军京都.德川家康闻讯率自己所部及织田信长援军一万余众迎战于三方原.由於双方兵力悬殊,且用兵之妙信玄又略高一筹,结果德川,织田联军大败,死伤千馀,德川家康逃回滨松.此役德川家康虽然打了败仗,但武田信玄却十分佩服德川军的勇猛顽强.武田信玄的猛将马场信秀事後对信玄说:"看了三河军的屍体,面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面向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据说德川家康就是经过此役而取得了"海道一雄"的名声.

此後德川家康一面与武田氏对抗,一面加强领内建设.1575年5月,联合织田氏於长筱之役大破武田胜赖,1581年陷远江的高天神城,把武田氏驱逐出远江.翌年随织田氏灭掉武田氏,领有骏河.

1582年织田信长死於本能寺.信长一死,围绕政权落入谁手的问题各大名之间展开了激烈斗争.本能寺之变时德川家康正在界市,因急取近道经伊势返回三河,才免遭危难.

德川家康返回冈崎後,发现中央的实权已被丰臣秀吉夺去.为了积蓄实力准备将来与丰臣秀吉分庭抗礼,他更加坚定了东进的决心.不久发兵占领了甲斐,同时把手伸进了信州.至1583年前後,德川家康已先後把三河,远江,骏河,甲斐,南信浓五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当时东海道地区兵农分离进行得很缓慢,还没有象大内氏还没有象大内氏和北条氏那样形成大名的城下町,家臣和自己的封地还紧密地联在一起,因此要控制家臣必须牢牢地控制住土地.鉴於这种情况,德川家康当时对所属家臣一律采取给予封地的形式,通过土地这个纽带来控制家臣.

这一时期德川家康也很重视发展领内的工商业.早在三河国时他就把三河的小山新市作为"乐市",免除各种税役.迁入滨松後,他又整顿了各种工商业团体.征服甲斐後,统一了通过甲斐全境的度量衡,招揽外地商人到三河,远江进行贸易.通过这些措施,德川家康不仅稳定了对新领地的控制,而且增强了经济实力.

此後丰臣秀吉步步推进国内的统一,不久当上了关白和太政大臣,名副其实地掌握了全国政权.丰臣秀吉与德川家康之间也很自然地变成了近似於主从关系的一种关系.

丰臣秀吉征伐九州时,德川家康未被徵调,摆脱了一次巨大的消耗.但1590年征伐小田原时他参加了战斗.北条氏灭亡後,德川家康被封于关八州,年贡260万石.1590年8月1日德川家康离开五国迁往江户(现东京),从此采取一系列措施,权利经营关东.

首先,采取新办法配置家臣.德川家康在靠近江户的武藏,相模等地,集中了直辖地和封地在一万石以下的下级家臣.万石以上的高级家臣配置得尽量远些,分布的密度是关东的西南部略稀,东部与敌对性大名接壤的边境地带较密.显然,这样配置是一种临战体制.而且他在进入关东的同时,便决定将封地换算成产量发给家臣.这些措施对进一步控制家臣,巩固关东新领地起了很大作用.

其次,德川家康为了调整农村中的租佃关系,稳定新领地的秩序,还开展了大规模的检地.其具体办法是,在土地登记册上,在隶属农民登记人姓名的右上方标上人名肩书,表明该人耕种的土地其领有权是属於哪个名主的.这样做,是既承认身为领主的名主的土地领有权,使其负担交缴年贡的责任,另一方面又承认租佃者尚不稳定的耕作权.这种措施对治理关东这种比较落後的地区是得策的.

最後,德川家康也十分注意发展领内的工商业.为了解决陆路运输和吸引外地商人来江户经商,从江户和周围农村徵调人夫建立了道中云马役.为了解决水路交通问题,组织人力挖掘沟渠,使船舶可以直接停靠江户城下.又指定专人管理领内的度量衡;委托从旧领地跟来的土豪式商人发展江户的市区建设和对工商业进行管理;1592年以後, 铸造了号称武藏小判的一两金币,以促进货币流通.随著江户建设的步步进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江户.德川家康对关东的建设,为他後来夺取全国政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支援和巩固的根据地.

1598年丰臣秀吉死後,德川家康是五大老的首领.1600年,他进攻上杉景胜.接著于当年9月的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掌握了全国政权.1603年2月,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右大臣, 源氏的长者(即源氏的族长,家主).同年,他在江户开设幕府.1605年,把将军职让给了儿子秀忠,退居骏府城,但作为大御所仍然掌握著军政实权. 1615年5月大阪(今大阪)之役,灭掉丰臣秀赖,实现了所谓的"元和偃武".1616年3月,出任太政大臣.4月17日死於骏府城,终年76岁,葬於久能山.翌年,追諡正一位,受东照大权现的敕号,後改葬日光山.

日本的战国时代,诸侯割据,大名之间争夺政权的斗争十分激烈,实现国家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德川家康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最後夺取全国政权,必须对统一的大局有清醒的认识,因时,因地制宜,采取灵活的政策和策略.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他是顺应了时势,举措得宜的.

本能寺之变以後,丰臣秀吉捷足先登,抢先控制了局面,使德川家康失去了一次夺取全国政权的机会.当时大局虽然对他很不利,但这时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关系和实力已非昔日的织田信长与他的关系可比.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他采取了有限的行动.1584年,德川家康应织田信雄之请,与丰臣秀吉战於小牧,长久手,就是出於有限目的的一种有限行为.长久手之战,德川家康打败了丰臣秀吉的一个支队,打死了丰臣秀吉的勇将池田信辉,迫使丰臣秀吉以相当有利於他的条件讲和,这对全国都很有影响,丰臣秀吉对德川家康不得不另眼相待.丰臣秀吉出兵朝鲜时,没有把德川家康的部队编入渡海战列.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德川家康的幸运,其实这是德川家康运用自己的实力和采取巧妙的策略得来的.丰臣秀吉出兵朝鲜,使丰臣政权和西南大名损失惨重,而德川家康却在和平建设中积蓄了财力,壮大了力量.这些变化是丰臣氏政权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德川家康後来夺取全国政权的重要转捩点.

日本江户幕府创建者,第一代将军。三河国(今爱知县东部)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1566年敕姓德川。

6岁起先后为尾张国大名织田信秀和骏河国大名今川义元的人质。

1560年今川在桶狭间之战中战死后回冈崎。

1562年与信秀之子织田信长结盟,势力大增。后经略三河,镇压一向宗起义,蚕食今川义元领地,攻占远江,并吞骏守。

1582年信长被部将明智光秀杀害后,拥立信长之子信雄与丰臣秀吉对立。双方战于小牧。后言和。1590年协助秀吉灭北条氏,成为控制关东八州的大领主,移驻江户(今东京)。1598年秀吉死后,成为五大老(最高行政长官)之首。1600年经关原之战打败石田三成等,掌握全国政权。

1603年任征夷大将军,建立江户幕府。1605年让位其子秀忠后,仍亲裁国政。1614~1615年经大阪冬、夏两役,灭丰臣氏。1616年3月任太政大臣。执政期间,建严密控制各地大名的参觐交代制度,确立新军制,奠定幕藩体制基础。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