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快板的起源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山东快书

中国曲艺曲种。又称竹板快书、滑稽快书。因以说武松故事为主,故又名说武老二的、唱大个子的。1951年定为今名。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诸说不一:一说清咸丰年间山东济宁艺人赵大桅吸取山东大鼓艺人何老凤的捽缰腔,形成了山东快书的前身“武老二”;一说是在山东落子说唱武松故事的基础上演变而成;或说创始于明万历年间武举人刘茂基;或说为道光末年落第举人李长清始创。后来形成两个分支 ,一支是擅长贯口、俏口的杨派,另一支传到高元钧,以其表演风趣生动,称为高派。

山东快书的唱调基本上是七字句的韵文,穿插一些过口白、夹白或较长的说白,语言风格明快风趣,节奏较快,以表演英雄人物除暴安良的故事见长。山东快书以说武松故事起家,生动精采,脍炙人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高元钧开办了山东快书训练班,为部队培养了一批演员,并编有《一车高粱米》、《三只鸡》、《抓俘虏》、《侦察兵》等优秀剧目。

参考资料:新浪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