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震分布是相当不均匀的,绝大多数地震都分布在南纬60度和北纬60度之间的广大地区,在南极和北极地区是很少有地震发生的。
世界地震分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全球规模的带状分布现象。据此,人们把全球地震分布划分为四条巨大地震带:
( 1)环太平洋地震活动带:该带在东太平洋主要沿北美、南美大陆西海岸分布,在北太平洋和西太平洋主要沿岛 屿外侧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带,全世界约80%的浅源地震、 90%的中源地震和几乎所有的深源地震都集中在该带上。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球地震能量的80%。
(2)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活动带:该地震带横贯欧亚大陆,大致呈东西向分布,全带总长约15000公里,宽度各地很不一致。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穿地中海、经伊朗高原,进入喜马拉雅山,在喜马拉雅山东端向南拐弯经缅甸西部、安达曼群岛、苏门答腊岛、爪哇岛至班达海附近与西太平洋地震带相连。该带的地震活动仅次于环太平洋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外的几乎所有的深源、中源地震和大多数的浅源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该带地震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能量5%。
(3)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此地震活动带婉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公里,宽约1000—7000公里,其轴部宽100公里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 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4)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 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大陆裂谷地震活动性也比较强,均属浅源地震。
地震最频繁之处
如果看到一张地球表面前图并标有地震频繁地区时,你会发现一条波浪起伏般缠绕地球的“带子”。这条带子几乎完全不触及一些地区,但他所到之处定是地震频繁发生区。
日本是世界上地震频率最高的国家。一年之中天天有地震。当然,其中大多数只是小小的地震,毫无破坏性。另一个地震高发区是地中海区域。与此相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从千万年前的冰河期以来至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可以这样解释,地球各地的地壳不同。有些地区的地壳从未稳定过,有一个“断层”,断层就是指地壳岩层的断裂处。断层所在之处,岩层与岩层之间靠巨大的摩擦力挤在一起。这种摩擦产生的能量被转换为岩层的振动。当这种振动能够传播出数千公里时,你可以想象得到,这属于最强烈的地震,它正是由沿着断层线的地块移动而产生的。断层两侧或产生相对上下运动,或产生前后的纵向运动。
地震发生后,地球表面的变化大多能在断层线上看到。断层线中感到振动最强烈的地区为“震中”。如果震中在一个城市附近,破坏将极为严重。建筑物的倒塌,埋在街道下的煤气干线断裂而引起的大火等等,常常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地震带往往就是近代火山活动区域。这是因为那里的地壳尚未进入稳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