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日本人侵略我国时被称为倭寇
倭寇一般指指13至16世纪期间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盗。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著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日本
从古代的小说(三刻...中的)看, 好象在元朝就出现了. 他们仅仅是日本的海盗吗,怎么会有上万之众, 竟然能攻克明朝
.倭寇在中国沿海的兴起,主要起因是日本内战中一部分武士(尤其是九州、四
国地区的)的领主被兼并,他们自己流离失所,大量沦为海寇,于是成群结队
到中国沿海来冒险。要说在日本国内有什么强大势力撑腰,没看到过有何证据。
倭寇到极盛时期确实动辄以千万计,攻城略地,但这中间很大程度是中国自己
的问题。其一,所谓成千上万的倭寇中,很大部分是“汉奸”,有和倭寇勾结
的中国海盗,有趁火打劫的中国地方豪强势力。这种倭寇实际上是以日本职业
军人为骨干,中国匪徒为羽翼的混成部队。在戚继光之前平倭最得力的胡宗宪,
主要功劳就是打击这些“中国倭寇”。胡曾经设鸿门宴,捉拿了徐海、陈东、
麻叶等几个最大的中国倭寇头子,随即攻陷他们的城堡,很长时间搞得正宗的
倭寇失去了内应,进退失据。其二,中国军民过于文弱,战斗力低下。有一则
令人非常痛心的记载:十几二十个倭寇(日本人)登陆之后四处流窜,绕着南
京城外围杀了一圈,所过之处,鸡犬不宁,总计杀伤中国军民竟然上千。虽然
最后被围歼,但这样的记录真是耻辱。日本倭寇的战斗力确实很强,比正规明
军高明得多。名义上是官兵打强盗,实际上却是中国的外行对付日本的职业军
人(黄仁宇《万历十五年》语)。戚继光平倭的方针是用江浙“苦大仇深”的
本地人,练出一支几乎是私人所有的精兵,听话而效死力,比正规军指挥得力。
在战术上戚继光是个天才,发明了类似近代的小分队协作战法。比如他的“鸳
鸯阵”,并不是什么大阵势,而是十来个人一组,前面几人用丈多长的“狼筅”
(削尖的大毛竹)扫荡,后面的藤牌手保护,勾镰枪和刀手擒拿斩杀。这样的
分工协同战术在当时是很先进的,足以弥补中国方面单兵战斗力的劣势。尤其
是在江浙沿海的地形条件下,大多是短兵相接的步战,倭寇的主要武器是比较
短的日本刀,戚家军的战术是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一抓一个准。十几年中戚、
俞(大猷)的军队几乎把沿海倭寇的主力斩杀殆尽,水师方面又攻陷了倭寇的
海上巢穴,于是戚继光之后,倭寇遂平。直到朝鲜战争,中日军队才
又对阵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