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专题:介绍一下世界粮食节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4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世界粮食日的由来

[日期:2006-06-13] [字体:大 中 小]

“Food for All——人皆有食”,这是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梦想,也是全球每一个公民的梦想。正因为如此,才有了“WORLD FOOD DAY——世界粮食日”,才有了“TeleFood——电视粮食集资”。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成立于1945年10月16日,1946年12月成为联合国专门机构。到1997年,有成员174个国家和地区。其宗旨是:“改进粮农产品的生产和分配效率”,“改善农村人口状况”,“帮助发展世界经济和人民免于饥饿”。大会为最高权利机构,每两年开一次会。该组织的出版物为《农业经济与统计月报》。

1979年11月,第20届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决定将1981年10月16日确定为首届世界粮食日。以后每年的这一天都作为“世界粮食日”在该组织各成员国举行相关活动,以唤起世界对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自创立以来,不定期地进行了5次“世界粮食调查”。从这些调查的数据得出的结论是:饥饿不但没有消除,反而在不断扩大。1946年的“第一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1935-1939年的7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的90%)为对象,按“每天平均摄取热量低于2250卡界定营养不良,得出的结论是:世界人口的大约半数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52年的“第二次世界粮食调查”,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6-1948年的70个国家为对象,所得出的结论是:总的营养水平比战前降低,除北美、欧洲、大洋洲外的所有地区均未达到基准水平。1963年的“第三次世界粮食调查”,以1957-1959年的80个国家为对象,得出的结论是:发展中国家60%的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1977年的第四次世界粮食调查统计分析了1972-1974年的数据,调查范围扩大到162个国家。结论是全世界有4.55亿人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发展中国家人口的1/4都属于这个范围,尤其是儿童和妇女的营养不良更加严重。从世界性粮食情况恶化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警告。

1986年的第五次世界粮食调查的结果是:112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除外)1979-1981年有3.35-4.49亿人口处于营养不良状态。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80年代初宣称,当时世界谷物产量可以养活60亿人口。但就在同一时期,全世界人口只有45亿左右,可是却有4.5亿人挨饿。1995年,世界人口增长到57亿,挨饿人口数字增加到10亿。1972年,由于连续两年气候异常造成的世界性粮食歉收,加上前苏联大量抢购谷物,出现了世界性粮食危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于1973年和1974年,相继召开了第一次和第二次粮食会议,以唤起世界、特别是第三世界注意粮食及农业生产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世界粮食形势反而更趋严重。据当时预测,在80年代世界粮食仍将趋向短缺。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大会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正是在世界粮食供求矛盾日趋尖锐的背景下作出的。

是不是真的撒???????????????/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