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王维少年时代的作品,题下原注为“时年十六”,一作“十八”。诗中描绘了贵族妇女骄奢豪华同时又苍白空虚的生活,对她们的沉迷不悟表示讽刺和悲悯。篇末“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对世事的不公平、人生贵贱的偶然性,发出深沉的感概,正如沈德潜《唐诗别裁》所说:“给意况君子不遇也。”本诗词采华艳,多用对句,音调谐婉,寄意幽远。
【原诗】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鱼会)鲤鱼。
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注释】
季伦:石崇。晋石崇字季伦,豪富骄奢无比。
碧玉:泛指侍妾。碧玉原为南朝梁汝南王的侍妾。梁元帝《采莲曲》: “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诗句一出,遂使“碧玉”,“小家 碧玉”成为成语、泛称。九微火。灯火。九微,灯名。
赵李家:权贵家。赵李所指,说法不一。《文选注》引颜延之说,谓指 汉武帝后李夫人及汉成帝后赵飞燕家族,近是。谁怜二句:活用西 施事。
【译诗】
洛阳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对门,
正当十五六的芳年容颜非常美丽。
她的丈夫骑一匹青白相间的骏马,
马具镶嵌着珍贵的美玉。
她的婢女捧上黄金的盘子,
里面盛着烹制精细的鲤鱼。
她家彩绘朱漆的楼阁
一幢幢遥遥相望。
红桃绿柳在廊檐下排列成行。
她乘坐的车子是用七种香本做成,
绫罗的帷幔装在车上。
仆从们举着羽毛的扇子,
把她迎回绣着九花图案的彩帐。
她的丈夫青春年少正得志,
矫奢更胜过石季伦。
他亲自教授心爱的姬妾学习舞蹈,
名贵的珊瑚树随随便便就送给别人。
他们彻夜寻欢作乐,
窗上现出曙光才熄去灯火,
灯花的碎屑片片落在雕镂的窗棱。
她成天嬉戏游玩,竟没有温习歌曲的空暇,
打扮得整整齐齐,只是熏着香成天闲话。
相识的全是城中的豪门大户,
日夜来往的都是些贵戚之家。
有谁怜惜貌美如玉的越女,
身处贫贱,只好在江头独自浣纱。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颜容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鱼会)鲤鱼。
画阁珠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