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2O无色
水无色、无味、无气味,那是因为人类的感观对水的相对认识:
无色,是因为水不吸收太阳光谱中的任何一部分,但为什么海水是蓝的,那是因为海水中富含钠盐,而钠吸收蓝色光谱。
无味,是人类进化的产物,是生物适应的结果,是感觉世界的参照层面,是体味其它味觉的基础,就像测电位要归零,如果你能尝出水的味道,那你绝对体会不到万事万物的美好,因为你的唾液腺每时每刻都在分泌含水的物质,就像你每时每刻都能闻到大蒜的气味一样。
无气味,是一样的,也是感觉的参照层面。如果你能闻道水的气味,那空气中的水蒸气就足以使你难受到死,因为你的呼吸道也在每时每刻呼出水蒸气,你要么适应,要么被淘汰。
“如果水只有液态形式,而无气态或固态形态,会如何呢?水若不能变成水蒸气,地球上还能有气候变化吗?我们还能见蓝天白云、早霞晚霞吗?假如水在低温状态下不能变成固态,不能在湖面上结成一层冰阻挡严寒,水中的鱼类能不冻死吗?占水总量2.14%的冰若化成液态水,地球上还能剩多少陆地? ”
任何东西都可以呈现固态、液态和气态,只受温度的影响,绝对零度时,什么东西都绝对是固态的,温度超过10000度,还没有什么东西不变成气态的,它们之间就有一个温度区间是该物质的液态范围。在愚蠢的地球人的行星上,水在三态间循环,是因为太阳照射的缘故,而且是一个适当的距离,太近,就变成没有水,超级热的水星,太远,就变成天寒地冻的冥王星,连支蚂蚱也没有。水的形态跟蓝天白云、朝霞晚霞没关系,那是大气层中不同物质对太阳光谱的吸收和放射造成的。水的状态和鱼能不能活也没有关系,鱼能不能活完全取决于温度的高低。最后,即使冰化了,地球照样存在,顶多是日本处于海平面以下,各国修个100米高的沿海大坝,还可以用来发电呢。
为什么水变成固态后其密度反而比液态状态下的水的密度小?
这与冰和水的分子结构有关,水分子间的相互关系是散的,无序的,而冰是水的晶体结构,而冰的基本形态与雪花是一样的,众多H2O分子间是以一定的空间排列方式排布的,必然有许多空间不能添满,这些空间由更小的气体分子充填,所以说冰实际上是由于分子发生了有序列的排布而改变了形态,也改变了体积。
这应该没什么原因吧~这就跟你为什么叫你的名字一样~~
这是由水分子的性质决定了的,是客观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