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叫做西楚霸王?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霸王你肯定清楚了,而关键在于“西楚”。

这得从“楚”这个历史地理概念的演变说起。春秋时期的楚国,中心在今湖北地区,其都城郢都,即在今湖北江陵。随着楚国势力的强大,其领土也不断扩大。在全盛时期,西北达今陕西东南部,西南到今广西东北部,东北至今山东南部。公元前344年,楚攻杀越王无彊后,更把原在今安徽中部的东部边界,推进到了东海之滨,原来的吴、越故地,尽为所有。此后,秦国强大,不断攻楚。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楚迁都到陈(今河南淮阳),又迁巨阳(今安徽太和县东),公元前241年迁寿春(今安徽寿县),公元前223年秦兵破寿春,楚亡。这一段历史说明:第一、早在战国中期,刘邦、项羽的老家和起兵之处,就已成为楚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楚国军民东迁已经开始。今天的上海简称“申”,便因为楚国贵族黄歇被封于此,称春申君而得名。第二、后来楚国丢掉了湖北根据地,国都不断东迁,楚人必然随之进入江淮下游地区,楚国东方领土成了它最后的立脚之地。因此,长江、淮河下游也被称为“楚地”便是顺理成章的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荆楚之“楚”淡忘了,反把楚国的东部领土(也是最后的一块领土)看成楚的中心区域了。

事实也正是如此,两汉时期分封的诸侯王国中有楚国,这个楚国并不在今之湖北,而在彭城(今江苏北部的徐州),这反映了上述“楚”的地理概念的变化。而彭城正是当时西楚的中心。所谓西楚,是当时的“三楚”之一,“三楚”就是对西楚、东楚、南楚的合称。对“三楚”的地域划分,《史记》与《汉书》不尽相同。《史记》以淮北、沛、陈、汝南(今属河南)、南郡(今属湖北)为西楚,以彭城以东、东海(今江苏北部)、吴(今江苏南部)、广陵(今江苏扬州)为东楚,以衡山(今鄂、豫、皖交界地区)、九江(今安徽中部)、江南、豫章(今江西)、长沙(今属湖南)为南楚;而《汉书》则以彭城为西楚,以吴为东楚,以江陵(在今湖北)为南楚。尽管分法有差别,但“三楚”的大部份地区在今长江、淮河下游一带则是共同的。了解了这种划分,我们对项羽称“西楚霸王”的原因也就清楚了,原来他的老家下相正属西楚地界,而其首都彭城则是西楚的中心。

因为他是楚国人。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