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中国宋朝皇帝的名号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宋朝共18位皇帝

宋代帝王世系(960——1279)

北宋

皇帝 在位时间

太祖赵匡胤 960——976

太宗赵炅 976——997

真宗赵恒 998——1023

仁宗赵祯 1023——1063

英宗赵曙 1064——1067

神宗赵顼 1068——1086

哲宗赵煦 1086——1100

徽宗赵佶 1101——1125

钦宗赵桓 1126——1127

南宋

皇帝 在位时间

高宗赵构 1127——1162

孝宗赵眘 1163——1189

光宗赵敦 1190——1194

宁宗赵扩 1195——1224

理宗赵昀 1225——1264

度宗赵禥 1265——1274

恭帝赵显 1275——1276

端宗赵昰 1276——1278

末帝赵昺 1278——1279

宋朝诸皇帝谥号:

太祖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

太宗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真宗应符稽古神功让德文明武定章圣元孝皇帝

仁宗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英宗体乾应历隆功盛德宪文肃武睿圣宣孝皇帝

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

哲宗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徽宗体神合道骏烈逊功圣文仁德宪慈显孝皇帝

钦宗恭文顺德仁孝皇帝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孝宗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

光宗循道宪仁明功茂德温文顺武圣哲慈孝皇帝

宁宗法天备道纯德茂功仁文哲武圣睿恭孝皇帝

理宗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

度宗端文明武景孝皇帝

宋历十九主,共三百二十年:

1.太祖赵匡胤,宋建隆元年(于阗同庆四十九年,理广德九年,东丹甘露三十五年,汉大宝三年,辽应历十年,蜀广政二十三年,汉天会四年,960年)正月至宋开宝九年(于阗天尊十年,理明政八年,东丹甘露五十一年,辽保宁八年,汉广运三年,976年)十月在位;

2.太宗赵炅,宋开宝九年(于阗天尊十年,理明政八年,东丹甘露五十一年,辽保宁八年,汉广运三年,976年)十月至宋至道三年(于阗天兴十二年,理明治元年,契丹统和十五年,997年)二月在位;

3.真宗赵恒,宋至道三年(于阗天兴十二年,理明治元年,契丹统和十五年,997年)至宋乾兴元年(理明通元年,契丹太平二年,1022年)六月在位;

4.仁宗赵祯,宋乾兴元年(理明通元年,契丹太平二年,1022年)六月至宋嘉祐八年[理政德七年(?),契丹清宁九年,夏拱化元年,1063年]四月在位;

5.英宗赵曙,宋嘉祐八年[理政德七年(?),契丹清宁九年,夏拱化元年,1063年]四月至宋治平四年[理正德十一年(?),辽咸雍三年,夏拱化五年,1067年]正月在位;

6.神宗赵顼,宋治平四年[理正德十一年(?),辽咸雍三年,夏拱化五年,1067年]正月至宋元丰八年[理保立四年(?),辽大安元年,夏大安十一年,1085年]三月在位;

7.哲宗赵煦,宋元丰八年[理保立四年(?),辽大安元年,夏大安十一年,1085年]三月至宋元符三年(理开明四年,辽寿昌六年,夏永安三年,1100年)正月在位;

8.徽宗赵佶,宋元符三年(理开明四年,辽寿昌六年,夏永安三年,1100年)正月至宋宣和七年[理文治十六年(?),辽保大五年,辽延庆二年,夏元德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六月在位;

9.钦宗赵桓,宋宣和七年[理文治十六年(?),辽保大五年,辽延庆二年,夏元德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六月至宋靖康二年[理文治十八年(?),辽延庆四年,夏正德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五月在位;

10.高宗赵构,宋建炎元年[理文治十八年(?),辽延庆四年,夏正德元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五月至宋建炎三年(理保天元年,辽延庆六年,夏正德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三月在位;

11.正安帝赵旉,宋明受元年(理保天元年,辽延庆六年,夏正德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三月至四月在位;

10.高宗赵构,宋建炎三年(理保天元年,辽延庆六年,夏正德三年,金天会七年,1129年)四月至宋绍兴三十二年(理大宝十四年,辽绍兴十二年,夏天盛十四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六月在位;

12.孝宗赵眘,宋绍兴三十二年(理大宝十四年,辽绍兴十二年,夏天盛十四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六月至宋淳熙十六年(理元亨五年,辽天禧十二年,夏乾祐二十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二月在位;

13.光宗赵惇,宋淳熙十六年(理元亨五年,辽天禧十二年,夏乾祐二十年,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二月至宋绍熙五年(理元亨十年,辽天禧十七年,夏天庆元年,金明昌五年,1194年)七月在位;

14.宁宗赵扩,宋绍熙五年(理元亨十年,辽天禧十七年,夏天庆元年,金明昌五年,1194年)七月至宋嘉定十七年(理天开二十年,夏乾定二年,金正大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东夏大同元年,1224年)八月在位;

15.理宗赵昀,宋嘉定十七年(理天开二十年,夏乾定二年,金正大元年,蒙古成吉思汗十九年,东夏大同元年,1224年)八月至宋景定五年(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十月在位;

16.度宗赵禥,宋景定五年(蒙古至元元年,1264年)十月至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七月在位;

17.恭帝赵显,宋咸淳十年(元至元十一年,1274年)七月至宋德祐二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五月在位;

18.端宗赵昰,宋景炎元年(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五月至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在位;

19.卫王赵昺,宋景炎三年(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四月至宋祥兴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二月在位。

宋祥兴五年(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十月,黄华起事。宋祥兴六年(元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十月,黄华败死。宋年号停用。

宋太祖 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 - 976年),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宋太祖,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出身出官家庭,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赵匡胤称帝后,先后攻灭吴越、后蜀、南汉、南唐和北汉等割据政权,统一全国,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混战局面。

赵匡胤统治时期,吸取唐朝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导致灭亡的教训,接受贤臣赵普的建议,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夺了武官的地位,从而“重文轻武”,加强中央集权。使宋没有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社会比较安定。但是也导致宋朝“积贫积弱”,外族纷纷侵扰。但也因为重文轻武,使宋代文学、哲学、美术、科技异常发达。

开宝九年(976年),赵匡胤在北征契丹的途中暴死,享年50岁

宋太宗(939年——997年),北宋第二位皇帝(976年——997年在位),在位22年。享年58岁。赵弘殷第三子,是北宋开国君宋太祖赵匡胤的亲弟弟。本名赵匡义,太祖登基后一度改称赵光义。宋太宗很有作为,勤于政务,关心民生;不过由于他两度伐辽失败,导致四川王小波、李顺农民起义。但是总的来说,他统治时期宋朝比较强盛。死后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

宋真宗 赵恒 宋真宗(968年~1022年)名赵恒,原名赵德昌,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997年以太子继位。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北宋比较强盛。

1004年,辽国入侵宋,宋朝大多数大臣建议不抵抗,以宰相寇准为首的少数人极力主张抵抗,最后他们说服宋真宗御驾亲征,双方在澶渊相交,宋胜。真宗决定就此罢兵,以每年向辽纳白银十万良、绢二十万匹来收买与辽的和平,定澶渊之盟。这是宋朝向番方纳贡换取和平的开始。

宋英宗 赵曙 宋英宗(1032年—1067年 ),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 - 1067年在位。他是前任第四代皇帝宋仁宗的从兄弟允让的第十三子。在位时碌碌无为,北宋就此衰落。

宋徽宗 赵佶宋徽宗(1082年10月-1135年),名赵佶,宋神宗十一子,是中国宋朝第八位皇帝,也同时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造诣。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1100年-1125年)。他自创一种书法字体被后人称之为“瘦金书”,另外,他在书画上署名签字是一个类似拉长了的“天”字,据说象征“天下一人”。

他酷爱艺术,在位时将画家的地位提到在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位置,以画作为科举升官的一种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刺激出许多新的创意佳话。如题目为“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和尚在山溪挑水;另题为“踏花归来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人骑马,有蝴蝶飞绕马蹄间,凡此等等。这些都极大地刺激了中国画意境的发展。他本人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画家,传世名作有《听琴图》、《芙蓉锦鸡图》等(均藏于故宫博物院)。他对自然观察入微,曾写到:“孔雀登高,必先举左腿”等有关绘画的理论文章。广泛搜集历代文物,令下属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录》等著名美术史书籍。对研究美术史有相当大的贡献。赵佶于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在南方采办“花石纲”,搜集奇花异石运到汴京修建园林宫殿,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当金兵入侵,无法应付时,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宋神宗(1048年-1085年)名赵顼,又名仲针,谥号体元显道法古立宪帝德王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北宋第六代皇帝,1067年-1085年在位。即位后,对疲弱的政治深感不满,而他素来都欣赏王安石的才干,故即位后命王安石推行变法,振兴北宋王朝,是为王安石变法,又称熙宁变法,惟操之过急,不得其法,失败收场,不过神宗还是维持新法将近二十年。时值夏惠宗在位,母党梁氏专权,西夏国势日非,图一举歼灭羌夏。在庆州(今甘肃庆阳)大破夏军,占领西夏二千里土地。不过后来在永乐城之战中惨败,灭夏之举未能实现。事后,宋神宗在朝中当众痛哭。他有抱负,励精图治,想灭西羌,惜壮志未酬,于元丰八年饮恨而殁,享年三十八岁。其子宋哲宗亲政后,竭尽所能完成父亲遗志。

宋高宗 赵构 宋高宗名赵构,南宋开国皇帝,北宋皇帝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之弟。曾被封为“康王”。

[编辑]履历

1127年汴京沦陷的时候,他在当时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做皇帝,改元“建炎”。绍兴元年(1131年)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岳飞等。后生求和之心,重用主和派秦桧等。

由于当时金国已经占领了中国北方的大部分领土,宋高宗授意丞相秦桧和金议和,签定绍兴和议,以称臣赔款为代价,取回一部分实际上由金控制的领土,迎回宋钦宗(后来金未放钦宗)。宋金东以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

由于岳飞屡劝没有子嗣的宋高宗立嗣,宋高宗杀死岳飞。

宋高宗时宋朝政治十分腐败,农民起义四处爆发,如钟相、杨幺起义等,均被宋高宗镇压。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禅位于太子赵眘,是为宋孝宗。

宋高宗同其父宋徽宗一样,是杰出的书法家。

宋理宗 赵昀

宋太宗 赵炅

宋仁宗 赵祯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1063年病死开封,享年54岁。 北宋第四代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位四十一年。在位时候宋朝进入鼎盛,但也是衰落的起点。在位后期,官僚膨胀,对外战争屡战屡败,虽然西夏已向宋称臣,但已经出现经济危机。而且,还有南蛮叛乱、交趾之乱。后来虽有“庆历新政”,但尚未成功。其陵墓为永昭陵。谥号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

宋哲宗 赵煦宋哲宗赵煦(1076年——1100年),北宋第七位皇帝(1086年——1100年在位),是前任皇帝宋神宗第六子,原名佣,曾被封为延安郡王,镇守宋朝西北部边境。神宗病危时立他为太子,元丰八年,神宗死,赵煦登基为皇帝,是为宋哲宗,改元“元祐”。在位15年,享年25岁。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葬于今天河南巩县的永泰陵。

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由高太后执政。高太后执政后,任用顽固派大官司马光为宰相。司马光一上台,就把神宗时的“王安石变法”(熙宁变法)全部废止。宋哲宗对于司马光与高太后的执政与压制感到不满。到了元祐八年(1093年),高太后死,哲宗亲政。哲宗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于岭南(今广西一带),接着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

哲宗是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但是由于在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宋哲宗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远因。

宋钦宗 赵桓宋钦宗赵桓(1100年——1161年),北宋第九位皇帝(1126年——1127年在位)。谥号恭文顺德仁孝皇帝,在位2年。享年62岁。

赵桓受父宋徽宗逊位后即位为皇帝,是为宋钦宗,改元“靖康”。即位后立刻贬蔡京、童贯等人,然后重用李纲抗金。但是他十分懦弱无能,优柔寡断。后来听从奸臣谗言,罢免了李纲,向金人求和。金国趁此机会于靖康二年(1127年)南下渡黄河破宋京东京(今开封),北宋灭亡,徽、钦二帝及百姓、官员、嫔妃上万人被俘北上,被困在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史称“靖康之变”,北宋遂亡。1161年宋钦宗被金国人的马踩死,结束了亡国徒的一生。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月27日、建炎元年十月廿二-1194年6月28日、绍熙五年六月初九),南宋第二位皇帝(1163年——1189年在位),宋太祖七世孙,初名伯琮,后改名瑗,赐名玮,字元永,谥号绍统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圣成孝皇帝。他是宋高宗养子,原来是太祖赵匡胤的次子赵德芳的六世孙。父亲为秀安僖王赵子偁。由于高宗的唯一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再没有嗣子,所以只好从其他宗族中选择后继者。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高宗让位于赵昚,是为宋孝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宋太祖的长房。宋孝宗在位27年,淳熙十六年(1189年)逊位,让位与儿子宋光宗赵惇。绍熙五年(1194年)病逝,终年68岁。葬于永阜陵。

[编辑]生平

孝宗登基后,定年号“隆兴”,立志光复中原,收复河山,遂恢复名将岳飞谥号“武穆”,追封岳飞为鄂国公,剥夺秦桧的官爵,并且命令老将张浚北伐中原,但在符离遭遇金军阻击,大败。接着金军趁胜追击,南宋军队损失惨重。宋孝宗被迫于隆兴二年(1164年)和金国签订“隆兴和议”。次年改元“干道”,并又任用王淮理财备战。干道年间,由于没有战事的干扰,宋孝宗专心理政,百姓富裕,五谷丰登,太平安乐,一改高宗朝时贪污腐朽的局面。由于宋孝宗治国有方,所以使南宋出现“干淳之治”(干:干道,淳:淳熙)的小康局面。

淳熙十四年(1187年)10月,高宗病卒,孝宗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淳熙十六年(1189年)2月又禅位于太子,太子即位后,是为宋光宗。孝宗自称太上皇,闲居重华殿,继续为高宗服丧。光宗与孝宗不和,长期不去探望孝宗。为此,孝宗闷闷不乐而起病。最终在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年)6月,孝宗逝于临安重华殿。

孝宗是南宋较有作为的皇帝。

宋光宗赵惇(1147年——1200年),南宋第三位皇帝(1190年——1194年在位),在位5年,享年54岁,死后谥号循道宪仁明功温文圣哲慈孝皇帝。

宋光宗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昏庸的一位。他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3岁。宋光宗体弱多病,又没有安邦治国之才,而且光宗听取奸臣谗言,罢免辛弃疾等主战派大臣,又由当时著名的妒妇、心狠手辣的李皇后来执政,奸佞当道,朝政从宋孝宗时的清明转向腐败,宋光宗自己却不思朝政,沉湎于酒色之中。

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绍熙五年(1194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因此,大臣韩侂胄和赵汝愚经过太皇太后允许,逼迫光宗退位。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赵扩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庆元六年(1200年)春,由于光宗过于闷闷不乐就去世了,死后葬于永崇陵(今浙江绍兴东南35里处宝山)。

宋宁宗 赵扩

宋度宗 赵(礻基)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