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宦官制度始终是与君主专制制度联系在一起的,而其赖以形成的基本前提之一,就是专制君主的多妻制。
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君主享有一夫多妻的合法权利,其正妻一般称“后”,次妻有妃、嫔、美人等各种称呼。史载:“《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其实,历代宫廷中除了有名号的后妃之外,还有大量的宫女。她们既要负担内廷各项杂役事务,同时也是君主随时泄欲的对象。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君主妻妾众多,“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所得诸侯美人充实后宫,“列女万余人”。唐代玄宗时,“大率宫女四万人”,成为历代后宫之最。如此众多的女子为君主一人所独占,势必造成“男多寡无妻,女多拘无夫”、“内多怨女,外多旷夫”的情形。然而,专制君主为了保持世系血统的纯正,为了满足独占的欲望,视宫中女性为禁脔,绝不容许他人染指,这就必须制定严格的宫禁制度,宦官的出现势所必然。
以阉人给使内廷杂役,无疑基本禁绝了正常男性在内廷的存在。据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回忆,清代紫禁城内,每天到日落时分,上自王公大臣下至低贱差役,均须全部离去,除了皇帝之外,再没有一个真正的男性。从专制君主的角度看,这一局面的优长是多方面的:首先,宦官作为阉人,已经不是真正的男人,已经不可能与内廷女性发生性爱关系,这可以满足君主对宫中女性的独占欲望;其次,内廷中既需要粗重使役,也需要警卫,宫中女性对此显然不适宜。宦官尽管失去了性能力,但其作为男性的气力还在,使用他们就可以断绝内宫女性与外廷一切可能出现的联系;再次,君主对内需要隔绝与监视宫廷女性,对外需要监督群臣,但君主确实又需要沟通宫禁内外,以保证权力的畅通。在上下臣工基本都是男性的前提下,使用女子有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而使用宦官则可有效地避免其与朝臣发生过分亲密的关系。
正是基于这些现实的原因,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宦官制度。由此而至清末,宦官制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兴盛与顿挫相互更替的三个阶段:
(1)自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以东汉时期为高潮。
(2)自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以唐朝时期为高潮。
(3)自宋元而至明清,以明朝时期为高潮。
自五代十国而至宋元时期,宦官虽然也较多地参预政务,但就其发展情形与干政的严重程度看,远逊于汉唐。进入明代,宦官势力的发展又急剧膨胀,就机构之庞大、人数之众多、权力范围之广泛、地位势力之显赫等几方面言之,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从明初的“土木之变”、“夺门之变”,直至晚明的“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宦官以及依附于宦官的“阉党”都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这大致也显示出宦官势力在明代已经全面地介入到国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明代宦官专擅朝政局面的出现,严重激化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速了明王朝衰亡的进程,以至于清初统治者认为“明亡不亡于流寇,而亡于宦官。”
清初统治者从明朝的宦官之祸中汲取了教训,连续不断地发布一系列有关严厉管束宦官的敕谕,进而对传统的宦官体制进行了较大改革,形成了严禁宦官干政的“祖制”、“家法”,并大力裁减宦官人数,尽量压缩宦官机构,明确管理宦官的法规条例。这些措施在清朝统治前期曾起到明显效果,但随着后期“母后垂帘”局面的出现,宦官又获得了干预朝政的有利契机。安德海、李莲英等上层宦官借当政母后之势,颐指气使、权势熏天。然而,中国社会的发展此时已面临着巨大的变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渐趋深入人心,宦官当政已经失去了现实的基础。随着“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的宦官制度终于被埋进了历史的坟墓。
参考资料: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5/08/11/1400@2760015.htm
宦官,是中国文化体系中最可耻的产物之一。宦官发生于农业社会多妻制度。纪元前十二世纪时,农业而多妻的周部落,从西方渭水流域向东发展,灭掉商王朝,遂把这一兽性的残酷制度,带入中国,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延续了三千年,直到二十世纪,随着帝王制度的消灭才消灭。一个男人拥有数目庞大的妻子群之后,为了防止她们向别的男人红杏出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她们像囚犯一样,关闭在戒备森严的庭院(皇宫)之中,与世界隔绝。问题是皇宫工作并不能全部都由女人担任,像到市场采购之类,便是一桩困扰。如果由女人担任,她们势必仍要跟男人接触。如果由男人担任,他们也势必深入皇宫。这一些对做丈夫的而言,都使他不能安心。于是周部落姬姓酋长们想出一种残忍的办法,那就是,把男人的生殖器阉割,以供差遣,称之为宦官(宦人、寺人),成为多妻制度下女人和男人间最理想的媒介,几乎每一个贵族家庭都有需要,而皇宫中需要的数量当然更多。若干皇帝的姬妾,有时达四万余人,以平均一个人服侍十个人计算,可以推测到,至少保持有四千个宦官名额。 ──宦官非常普遍,任何有钱人家都可以购买。一直到十世纪,宋王朝政府下令禁止民间蓄养阉奴,宦官才为皇帝所专有。世界上很少有男人高兴阉割自己,所以宦官的来源只有两种,一是金钱诱惑,一是强迫。即令是金钱诱惑,因为宫廷不接受成年宦官,孩子们又怎么懂得为钱舍身?而收买孩子父母,对孩子来说,仍是强迫。但再穷苦的父母都不会忍心孩子被阉割,收买也者,也不过表面上的伪装。所以事实上只有一个来源,即来自哀哀无告的贫苦人家。这是中国人历时最久的一种悲惨遭遇。诗人顾况曾有一首这样的诗,描写宦官的诞生:孩子啊,你生在穷乡官员捉住你,把你残伤为了进贡给皇帝,为了获得满屋金银要下狠心,把孩子戴上刑具,当作猪羊上天啊,你慈悲何在,使孩子遭此毒手神明啊,你公正何在,使官员享福受赏爸爸送别孩子: “儿啊,我后悔生下你当你初生时人们都劝我不要抚养我不忍心果然你遭到此悲苦下场──” 孩子告别爸爸: “心已粉碎,流下血泪两行爸爸啊,从此远隔天壤直到死于黄泉再见不到爹娘──” ──顾况是八世纪时诗人,我们把这首诗提前在本世纪介绍,以帮助我们对宦官的了解。尤其当我们年幼的孩子在身旁蹦蹦跳跳的时候,想到只不过因我们贫穷,政府官员就把孩子捉去阉割,我们会失声痛哭。孩子们被阉割后,即被送入宫廷,永远与父母家乡隔离。跟宫女的命运一样,同是投进狼群的羔羊,无依无靠,无亲无友,随时会被杀死、虐死、折磨死。但宦官比宫女更悲惨,宫女于二十年或三十年之后,或许还有被释放出宫的希望,宦官则永远不能,而是终身奴隶。中国宫廷是世界上最黑暗的宫廷之一,其中有它特有的行为标准和运转法则。孩子们必须含垢忍辱,用谄媚和机警以及不可缺少的好运,才能保卫自己。最幸运的,入宫后被大宦官收为养子,在养父培植下,逐渐接近皇帝。皇帝是权力魔杖,触及──最好是能掌握权力魔杖,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然而大多数孩子都在魔窟中悲惨死去,犹如无期徒刑的囚犯在监狱中悲惨死去一样。到此为止,我们可以得到下列数项结论:一、宦官是自卑的,因为他们没有生育能力;二、宦官没有高深知识,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接受高深教育;三、宦官多少都怀着对常人的仇恨和报复心理,因为他们曾因贫苦而被阉割;四、宦官缺少远见和伟大的抱负,因为宫廷生活极度狭窄和现实;五、宦官缺少节操,因为宫廷轻视节操,有节操的人在宫廷中不能生存。所以,当宦官一旦掌握大权之后,我们就不能希望他们比外戚和士大夫更高明,那超出他们的能力。
参考资料:柏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