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简介
小行星在太阳系中别具一格。它们的体积甚小,直径多数只有几公里,为数众多,饶日公转的轨道几乎都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小行星的发现同提丢斯- 波得定则的提出有密切联系,根据该定则,在距太阳距离为2.8 天文单位处应有一颗行星,1801年元旦,皮亚奇果真在该处发现了第一颗小行星谷神星。在随后的几年中同谷神星轨道相近的智神星,婚神星,灶神星相继被发现。天文照相术的引进和闪视比较仪的使用,使得小行星的的年发现率大增,到1940年具有永久性编号的小行星已经有1564颗。其中,德国天文学家恩克和汉森因长于轨道计算,沃尔夫和赖因穆特在观测上有许多发现而贡献尤大。
小行星的命名权属于发现者。早期喜欢用女神的名字,后来改用人名,地名,花名乃至机构名的首字母缩写词来命名。有些小行星群和小行星特别著名,如脱罗央群,阿波罗群,伊卡鲁斯,爱神星,希达尔戈等。
按轨道根数作统计分析,轨道倾角在约5 度和偏心率约0.17处的小行星数目最多。柯克伍德缝是按小行星平均日心距离统计得到的最著名的分布特征。小行星数N 与平均冲日星等m 之间有统计关系logN=0.39m-3.3,小行星直径d 同绝对星等g 之间满足统计公式logd(公里)=3.7-0.2g。小行星数随直径的分布在直径约30公里附近出现间断。
.谷神星
太阳系中已知体积最大的小行星,也是第一颗被发现的小行星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亚齐于1801年元旦发现的。随后观察中断了,直到1801年的最后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轨道计算法才又发现了它。谷神星每4.6个地球年才绕太阳公转一周,直径约1000公里。
.拉莎罗姆
在一张拍摄于 1978年9月10日的照片上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该照片是加利福尼亚帕洛马山天文台用46厘米施密特望远镜拍摄的。发现者是行星专家赫林。这颗小行星是阿顿型小行星中最大的一员。阿顿小行星是近地小行星中的一个类型,它们的轨道多处于地球轨道的内侧,拉莎罗姆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是278天,直径约4公里,发现时距地球2900万公里。
小行星-Eros(爱神)
近地小行星探测(Near Earth Asteroid Rendezvous)太空船最后一次接近433号小行星-Eros(爱神)。由于技术的故障,太空船将比原计划推迟一天对Eros进行探测,但“无巧不成书”的是恰恰将会在二月十四日(西方的情人节)那天绕Eros轨道进入探测。Eros(希腊神话中的 爱神)的确得名符实啊!
“爱神”小行星的详细照片
于14号成功进入“爱神”小行星轨道的美国“近地小行星约会”探测器17号已经传回了有关“爱神”小行星的详细照片。传回的照片是探测器在离“爱神”小行星大约336公里处拍摄的。从照片上可以看出,“爱神”小行星与人们想象中的形象大相径庭,它的表面布满了陨石坑、沟壑、裂缝和圆石。美国宇航局的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爱神”与其它太空物体相撞的结果。另外,根据分析,科学家们认为这个小行星有可能是从其他行星上脱离出来的。研究人员将根据这些照片来研究靠近地球的这颗小行星是否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特别著名的小行星群和小行星:
脱罗央群(Trojan group):在木星轨道上运行且始终与太阳、木星保持等距离的小行星群。符合这个条件的点(拉格朗日点)共有两个。在木星之前60度点上的叫希腊群;在木星之后60度点上的叫纯脱罗央群。
匈牙利群(Hungarian group):在小行星主环带内,半长径约为1.9天文单位的小行星群。这些小行星公转周期与木星公转周期有2/9的共振。轨道倾角较大,偏心率较小希而达群(Hilda group):在小行星主环带内,半长径约为3.95天文单位的小行星群。这些小行星公转周期与木星公转周期有2/3的共振。阿莫尔型(Amor type):轨道穿过火星轨道但不穿过地球轨道,近日距稍大于1,阿莫尔为代表。
阿莫尔(Amor ):1221号小行星,1932年发现。1932年3月最接近地球时比月球更近。
阿波罗型(Apollo type):轨道穿过地球,近日点小于1天文单位。以阿波罗为代表,目前已知有30个左右。
阿波罗(Apollo):1862号小行星,1932年发现的一颗特殊小行星。第一颗被发现近日距小于地球的小行星。轨道半长径1.47天文单位,偏心率0.56,倾角6。.4,近日距0.65天文单位。离地球最近时仅500万公里。由于发现时未能定出精确轨道,“丢失”了四十余年,1973年被哈佛大学的天文工作者重新找到并正式予以编号。
伊卡鲁斯(Icarus):1566号小行星。迄今所知最接近太阳的小行星。直径约1.1公里。贝特(Baade)1948年发现。迄今所知的小行星中,伊卡鲁斯轨道最小,偏心率最大(半长径1.078天文单位,偏心率0.827),因此它的近日距为0.186天文单位,比水星更接近太阳。公转周期408天,自转周期2小时16分。
希达尔戈(Hidalgo):944号小行星。1920年发现。轨道半长径5.856天文单位,偏心率0.655,倾角42。.4,远日距9.69天文单位,公转周期14年。在科瓦尔天体被发现前被认为是离太阳最远的小行星。从轨道特征看,可能与彗星演化有关。
科瓦尔天体(Chrion body):2060号小行星,1977年科瓦尔发现。轨道半长径比希达尔戈更大,远日点接近天王星轨道,大部分轨道位于土星轨道之外,远远超出小行星带,是离太阳最远的小行星。
智神星(Pallas):2号小行星,奥耳白尔1802年发现的第二颗小行星,直径约490公里。
婚神星(Juno):3号小行星,哈丁1803年发现的第三颗小行星,直径约195公里。其反照率较大,为0.2。
灶神星(Vesta):4号小行星,奥耳白尔1807年发现的第二颗小行星,直径约390公里。反照率很大(0.24),为最亮的一颗小行星,5.5等,有时肉眼能看到。
义神星(Astraea):5号小行星,亨克1845年发现。一颗平均冲日星等为11等(绝对星等8等)的小行星。
韶神星(Hebe):6号小行星,亦称春神星。一颗平均冲日星等为9.4等(绝对星等6.7等)的小行星。
健神星(Hygiea):10号小行星,一颗绝对星等6.6等的小行星。
灵神星(Psyche):16号小行星,一颗绝对星等6.9等的小行星。
爱神星(Eros):433号小行星,1898年发现,是三轴椭球体。它的近日距为1.084天文单位,离地球最近时小于0.15天文单位,是一颗引人注目的小行星,1930~1931年离
地球最近时天文工作者曾利用它精确测定天文单位。
大力神星(Herculina):532号小行星,第一颗发现有卫星的小行星。
地理星(Geographos):1620号小行星,是一颗阿波罗型小行星,离地球最近时400余万公里。其形状极不规则,为长条形,长是宽的4至5倍。
赫尔默斯(Hermes):迄今所知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1937年发现,离地球最近时仅80万公里。由于它太近太小,只观测了5天,无法算出轨道,未能再次观测。
阿多尼斯(Adonis):1936年发现,曾与地球靠近到240万公里。未能再次观测。
中华星(China):1125号小行星,1928年我国天文学家张钰哲在美国发现,是第一颗亚洲人发现的小行星。
参考资料
http://www.h14z.com/h14_kj/wcy/%CC%AB%D1%F4%CF%B5/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