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在烦躁的环境下保持心理健康?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如何在烦躁的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

加入时间:2003-7-3 21:27:01

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了解自己的能力水平

要将期望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观评价,并据此行事。如果通过自身努力最终实现目标,那么在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个人的需求得以满足,个人的价值得以体现,自信心得以巩固和加强。

如果好高骛远,仅凭热情盲目追求,就会蒙受打击,产生挫折感,以至于影响自信和情绪。

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培养社交兴趣

人是社会的一员,必须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一个人要逐渐学会理解和关心别人,一旦主动爱别人的能力提高了,就会感到生活在充满爱的世界里。如果一个人有许多知心朋友,可以取得更多的社会支持;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到充足的社会安全感、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增强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信心和力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应激和心理危机感。

一个离群索居、孤芳自赏,生活在社会群体之外的人,是不可能获得心理健康的。随着核心家庭的增多,来自家庭的社会支持减少,因此走出家庭,扩大社会交往显得更有实际意义。

多找朋友倾诉,以疏泄郁闷情绪

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令人不愉快和烦闷的事情,如果有好友听您诉说苦闷,那么压抑的心境就可能得到缓解或减轻,失去平衡的心理可以恢复正常,并且得到来自朋友的情感支持和理解,获得新的思考,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

还可向自然环境转移,郊游、爬山、游泳或在无人处高声叫喊、痛骂等。也可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尤其是将自己的情感以艺术的手段表达出来。

重视家庭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

家庭可以说是整个生活的基础,温暖和谐的家是家庭成员快乐的源泉,事业成功的保证。在此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也利于其人格的发展。

如果夫妻不和、吵架,将会极大破坏家庭气氛,影响夫妻的感情及其心理健康,而且也会极大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可以说不和谐的家庭经常制造心灵的不安与污染,对孩子的教育很不利。

理想的健康家庭模式,应该是所有成员都能轻松表达意见,相互讨论和协商,共同处理问题,相互供给情感上的支持,团结一致应付困难。每个人都应注重建立维持一个健全的家庭。社会可以说是个大家庭,一个人如果能很好地适应家庭中的人际关系,也可以很好地在社会中生存。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