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庄严具,例如幡、天盖(伞)、斗帐、花鬘、佛龛、花瓶、香炉等可资庄严整饰佛堂、道场的器物。
二、供佛器,例如香花、香炉、烛台、灯笼、佛饭器、茶汤器、水瓶(净瓶、军持)、花笼、盘、棹、几等可资日常勤行供养的器具。
三、报时器,例如梵钟、金鼓、磬、钲鼓、铜锣、铙钹、铃、木鱼、云板、鱼板等,可供寺院日常行事或临时集会之敲鸣用。此类法器制作精美,特具美术价值以外,而且在制作时所刻载的作者姓名、年代、铭文等,更富于史料文献的意义。
四、容置器,例如舍利容器、经箱、经箧、袈裟箱、戒体箱等,可收藏或装置有关习道的用具。
五、携行器,例如念珠、钵、锡杖、如意、麈尾、拂子等僧人日常随身所持的器物。
六、密教法具,例如轮宝、羯磨金刚、金刚杵、金刚铃、金刚盘、六器(火舍、阏伽器、涂香器、花鬘器、灯明器、饭食器),及结界所用的四橛,上面总称为大坛具。其中,轮宝是转法轮的象征,有八幅轮、十二幅轮等数种。羯磨金刚又称为羯磨杵,也可以单称为羯磨,呈三钴十字的形状。金刚杵有独钴杵、三钴杵、五钴杵、九钴杵等诸种,其各钴(股)的形状有的呈现为鬼面,有的为人形,钴的上方则呈现握状,可以用来让修行者作为手持之用。金刚铃也有独钴铃、三钴铃、五钴铃的差别;如果将以上三种铃安置在塔顶宝珠形的上端,那么便称为塔铃、宝铃。金刚盘是修法时用来安置金刚杵、金刚铃等物品。
六器是用来盛放阏伽(净水)、涂香、花、烧香、饮食、灯明等六种供养,并且随佛部、莲花部、金刚部等所供奉的本尊,及修法的目的,如息灾、增益、降伏等,乃至修法所期望达到上、中、下三种成就的不同,供物也随之不同。
(1)阏伽,三部都持净水,仅此一项三部都是相同。
(2)涂香,供养佛部的本尊是用各种草、根汁的香及花等三物合制而成;供养莲花部的本尊,是用各种香树的皮、白栴檀香、煎香及香等物和合而成;供养金刚部的本尊,是用香草的根、花、果叶等和合而成。其中,根果的香气重,所以通用于三部的本尊。在修息灾法时,用白色涂香;修增益法时,用黄色涂香;修降伏法时,用紫色涂香。
(3)花,佛部供养阇底苏末那花,莲花部供养红莲花,金刚部供养青莲花。修息灾法时,用味甘的白色花;修增益法时,用味淡的黄色花;修降伏法时,用味辛的紫色花。
(4)烧香,佛部用沉水香,莲花部用白檀香,金刚部用郁金香。修息灾法时,用捣丸香;修增益法时,用作丸香;修降伏法时,用尘末香。
(5)饮食,凡是各种饼、果食、羹臛等等都是饮食,但是用山中所生者供养佛部,水中所生者供养莲花部,苦辛淡味者供养金刚部。修息灾法时,用甘甜味的果食;修增益法时,用甘酢味的果食;修降伏法时,用辛淡味的果食。另外,佛部供养米粉等食品,可以用来圆满息灾法的上成就;莲花部供养麦面等食,可以圆满增益法的中成就;金刚部用油麻、豆子等食物,可以圆满降伏法的下成就。
(6)灯明,三部通用最好的牦牛苏油。修息灾法时,用香木油或白牛苏;修增益法时,用黄牛苏或麻油、药油;修降伏法时,用白芥子油或恶香气油。
密教对饮食的供养有特殊的规制,如《陀罗尼集经》卷三〈般若心经轨〉记载,坛上所供养的饮食、饼果等必须每天都要更换,而且所撤下的供养成残食,咒师及病人等不得食用,如果违反规制而食用,那么他的咒力就会失效;反过来,用残食布施贫穷的人,这是第一功德。另外,行供养所专用的桌形密坛,称为供养坛或供坛,上面放置金刚盘、六器、饮食器、灯明台等,用来庄严供养坛。
密教法具的用法、形状、种类等,都是来自密教教义仪轨的规定,通常比显教各宗更具有浓厚的神秘性与象征性,例如以独钴表示一真如,三钴表示三密(身、口、意)、三身(法身、报身、化身)或三部(佛部、金刚部、莲花部),五钴代表五智、五佛。这类密教法器大多为铜制镀金而制成,铸造非常精致,为古来鉴赏家所津津乐道。
参考资料:http://www.lingshan.cn/lsbbs/dispbbs.asp?boardID=24&ID=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