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对身体到底有无害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5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个人觉得好坏一半一半。先分析一下血液的组成,血液所含的三种血细胞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血液的每一种组成都有它的特殊的功能,血浆可携带水份、盐类、养分、荷尔蒙和药物到我们的组织,并带走代谢废物到肺脏及肾脏,经由呼吸及尿液将之排出身体。

其中白细胞可帮助你身体抵抗感染,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止血,当你受伤时,他们会粘在一起并堵住血管的破洞,阻止血液进一步流失。

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细胞,它充满了红色的血红蛋白,所以血液看起来是红色的。众所周知,生存是离不开氧气的,人们吸入肺脏的氧气便和血红蛋白结合被运往全身各个组织,以完成细胞的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只有120天,它们在脾脏内被破坏掉。

所有的血细胞均在骨髓内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成。

这就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来,血液对身体的重要程度,那么为什么献血对身体有害呢?

因为献血会造成以上血液功能的弱化甚至丧失

简单的说: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功能无法发挥,献血后产生的头晕现象就是因为脑部没有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现象是一个道理。

白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抵抗病毒的能力下降,容易生病,献血后身体虚弱就是这个原因,免疫能力的下降就使本来无足轻重的感冒等病毒有可乘之机。顺便告诉大家,著名的艾滋病的另一个名字就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血小板的缺少会使伤口难以愈合,流血不止,当然,谁也不会倒霉到献完血就受伤。顺便告诉大家,白血病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之一就是血小板减少(《血疑》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都看过吧?)

————————————————————————————————

个人见解:

我也献血了两次,可是后来听我姐说他们厂里的同事有个朋友,兄弟俩都是医生,弟弟因为跟老婆吵架了跑去献血,结果因为献血这件事情被哥哥骂了。这个问题让人感到不解。仔细想想,为什么非要我们去献血呢?医院里那么多医生护士,为什么他们就不献血呢?当病人急需输血时,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不可能真地连一个适合的血型都没有吧?常说O型血告急,医生护士没有一个O型血吗?怎么就不去献血了?这个真的很让人费解。我还是没搞懂呢。

献血对身体到底有无害处?

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人们由于体力活动的减少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体内积存了越来越多的脂肪。好多人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俗称血稠。血稠的结果就是脂肪一层层的附着在人们的血管壁上,最后导致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形成心脑血管病。而经常献血, 减少了体内一部分粘稠的血液,再通过正常的饮水,填充了血容量,使血液自然稀释,血脂就会随着下降,也就减轻了动脉硬化的隐患。 由于长期缺乏体力劳动和生活水平较高,实际上很多机关干部和脑力劳动者的血脂长期处于较高的状态。通过查体可以看出。很多人年轻轻的就得了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而献血可以预防高血压等心脏血管病,因为献血后通过正常饮水,使自己的血液稀释,使血脂降低。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间接造福于社会。 按规定献血,可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病能力,还会刺激人体骨髓造血器官,使其始终保持青春时期一样旺盛的造血状态,收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并能防止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有人对66岁以上的332名曾献血者与同样条件的399名未曾献血者作了比较,结果曾献血者存活率显著高于未曾献血者,献血总量较多的存活年龄还较长。 骨髓象的变化直接影响血液的质量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作为献血员,长期、定量献血后,对其骨髓象影响如何,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和献血员共同关心的问题。为追根求源,在1989年12月至1990年11月之间,有关专家调查了107例在1~25年间的献血员。其中男性55人,女52人;汉族96人,回族11人;职 业分别为工人7人,农民90人,市民10人。献血间隔3个月,献 血量300毫升(少数400毫升),常规制髓片,瑞氏染色后分类500个细胞,求其平均值、标准差,然后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供的骨髓象参考值作比较,发现除红细胞系统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就是说骨髓中除红细胞系统代偿性增生外均未影响其他造血系统。这说明长期定量献血对骨髓无影响。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