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内容上看有仪容、举止、表情、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从对象上看有个人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待客与作客礼仪、餐桌礼仪、馈赠礼仪、文明交往等。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规范称为礼节,礼仪在言语动作上的表现称为礼貌。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礼仪、礼节、礼貌内容丰富多样,但它有自身的规律性,其基本的礼仪原则:一是敬人的原则;二是自律的原则,就是在交往过程中要克己、慎重、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礼貌待人、表里如一,自我对照,自我反省,自我要求,自我检点,自我约束,不能妄自尊大,口是心非;三是适度的原则,适度得体,掌握分寸;四是真诚的原则,诚心诚意,以诚待人,不逢场作戏,言行不一。
一、个人礼仪
(一)仪表
仪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外观体现。一个人的卫生习惯、服饰与形成和保持端庄、大方的仪表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卫生:清洁卫生是仪容美的关键,是礼仪的基本要求。不管长相多好,服饰多华贵,若满脸污垢,浑身异味,那必然破坏一个人的美感。因此,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入睡起床洗脸、脚,早晚、饭后勤刷牙,经常洗头又洗澡,讲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扫个人卫生”。比如剔牙齿、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这些行为都应该避开他人进行,否则,不仅不雅观,也不尊重他人。与人谈话时应保持一定距离,声音不要太大,不要对人口沫四溅。
2、服饰:服饰反映了一个人文化素质之高低,审美情趣之雅俗。具体说来,它既要自然得体,协调大方,又要遵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范或原则。服装不但要与自己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还必须时刻注意客观环境、场合对人的着装要求,即着装打扮要优先考虑时间、地点和目的三大要素,并努力在穿着打扮的各方面与时间、地点、目的保持协调一致。
(二)言谈
言谈作为一门艺术,也是个人礼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礼貌:态度要诚恳、亲切;声音大小要适宜,语调要平和沉稳;尊重他人。
2、用语:敬语,表示尊敬和礼貌的词语。如日常使用的“请”、“谢谢”、“对不起”,第二人称中的“您”字等。初次见面为“久仰”;很久不见为“久违”;请人批评为“指教’;麻烦别人称“打扰”;求给方便为“借光”;托人办事为“拜托”等等。要努力养成使用敬语的习惯。现在,我国提倡的礼貌用语是十个字:“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这十个字体现了说话文明的基本的语言形式。
(三)仪态举止
1、谈话姿势:谈话的姿势往往反映出一个人的性格、修养和文明素质。所以,交谈时,首先双方要互相正视、互相倾听、不能东张西望、看书看报、面带倦容、哈欠连天。否则,会给人心不在焉、傲慢无理等不礼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是一种静态的美。站立时,身体应与地面垂直,重心放在两个前脚掌上,挺胸、收腹、收颁、抬头、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或在体前交叉,眼睛平视,面带笑容。站立时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场合不宜将手插在裤袋里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识地做些小动作,那样不但显得拘谨,给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仪态的庄重。
3、坐姿:坐,也是一种静态造型。端庄优美的坐,会给人以文雅、稳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确的坐姿应该:腰背挺直,肩放松。女性应两膝并拢;男性膝部可分开一些,但不要过大,一般不超过肩宽。双手自然放在膝盖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场合,入座时要轻柔和缓,起座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乱响,造成尴尬气氛。不论何种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钟”。若坚持这一点,那么不管怎样变换身体的姿态,都会优美、自然。
4、起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动作,走姿是一种动态的美。“行如风”就是用风行水上来形容轻快自然的步态。正确的走姿是:轻而稳,胸要挺,头要抬,肩放松,两眼平视,面带微笑,自然摆臂。
介绍礼仪是沟通的起点
详细说明: 介绍礼仪是沟通的起点
我们随时都会遇到个人的麻烦事,如失恋、家人生病,朋友欠钱不还...,这些不免会影响你的情绪,从而影响你工作的情绪。
当我们遭到危机时,很难不把沮丧,烦躁,郁闷带到工作中。你很希望别人谅解你,甚至分担你的烦恼。可是,你发
现大多数人对于你的遭遇无动于衷,并没有许多的人愿意花时间聆听你的不幸。你于是十分气恼:“怎么一点同情心也没有?”
大多数人处于情绪低潮时,总希望能得到别人的关心,不错,“同情”和“关怀”在此时就像是漫长寒夜后的曙光,然而难就难在这里。“同情”和“关怀”肯定是有的,可是也许没有你要的那么多。
即便是朝夕相处的同事,也不会知道究竟怎样关心你才恰到好处,他只知道尊重别人的隐私,他会觉得过度关心有时会让你觉得反感。因为,一个人在承受痛苦时,通常需要疗伤的时间的空间,在这个时候,别人在一边唠唠叨叨可能会让你更加心烦。
人际沟通专家认为,在办公室,如果一个人老是喜好追问别人不幸或隐私,他往往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所以,承受痛苦的当事者可能会觉得自已不被重视。
但是,有些情绪上的问题可以带到办公室,而有些最好还是留在家里。因为,别人无法完全了解你的情况,他们所提出的建议和关怀不见得能触及事情的实质的重心。而一般人在遇到变故时,很容易对别人产生不恰当的期待。比如,你觉得同事“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配合你”,你的上司应该照顾你,你的部属应该无条件地服从你。结果,当周围的人无法给你这全部时,这些期待可能带给你悲观情绪,而这种悲观的情绪使你更难对工作投入身心。 事实上,同事关系只是一层职业的组合,彼此之间的期望,才能避免情绪上的失落。
在办公室里,应仍然维持公事公办。公司没有义务为你个人的问题付出代价,你必须学会为自已为事情负责。企图把办公室每个人都当成你的朋友,对你遭遇的困难可能无帮助。主管和同僚或许可以容忍你短时间内工作效率不高。但时候一久同情淡了,现实归现实,该做的工作还是得做,你必须认清,无论如何,在办公室,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比什么都重要。 记住,即使身陷苦海,也不要在办公室发泄太多的私人情绪。你应该学会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控制,重要的是,找出相应的对策,尽快让自已在情绪上走出这段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