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出不穷的花卉天地间,地处南美洲的阿根廷涌现出一种被形容“酒吧歌女”的新花--矮牵牛。它株茎直立,披有粘毛,高及人膝,叶片长圆,无柄互生,花冠有如漏斗,花瓣变化多端,有的单瓣,有的重瓣,瓣边半卷,曲叠如皱。不但有紫色,红色,还有白色或红白相间。近年来还育成了前所未有的金黄色品种。由于芳容与野外的牵牛花十分相似。因而被国外专家称它为矮牵牛。
对矮牵牛这种新花,在国内尚鲜为人知,但原产于亚洲,四处游藤走蔓,粗生贱养的牵牛花却家喻户晓。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从未得过什么美誉,有的人对它甚至不屑一顾。而不少有识之士对它却深有感情。据闻已故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就十分喜爱牵牛花,他在北京前门大街东侧的故居就亲自种了数十棵。他因每天黎明前就要起床练功习艺,这时牵牛花正陆续盛开,正好同他的勤奋精神一脉相承,故他赞扬牵牛花为“晨曦之伴”。嗣后,他搬去上海居住,画家齐白石未能、经常探望他。有一次他画了一幅国画,题上“百本牵牛如斗大,三年无缘到梅家”的字句,在文艺界中传为佳话。至今梅兰芳纪念馆周围仍种有许多牵牛花以作纪念。据古代中药典籍里记载牵牛花的种子有消除人体腹水肿胀和医治关节炎的疗效。相传昔日有位农夫因患急病危在旦夕,民间中草药医生用牵牛花的种子给他熬水服用,果真药到病除,农夫感激不已,康复后牵着耕牛来到牵牛花前,虔诚地叩头拜谢。从此大家就叫这种植物为牵牛花了。
谈起这些牵牛花的情况。也许有人以为它与矮牵牛是一高一矮的“姐妹花”。其实不然,它们两者之间均非亲非故,牵牛花属旋花科藤本,而矮牵牛则是由园艺家把“撞羽朝颜”与“腋花矮牵牛”两种前科植物杂交培育而成的。其原名的英文译音为“碧冬茄”。有些人认为它的花与番薯花也相似,故别称“番薯花”。实际上它与番薯亦无任何关系。不过从矮牵牛问世以来,它确实受到许多花迷的青睐,尽管牵牛花与矮牵牛同属草本植物,但因矮牵牛的观赏价值较高,那当然就把普通牵牛花扔在一旁了。现今全世界已有70多个国家正在普遍推广,在国际市场上占了一个席位。特别是日本种植矮牵牛的人越来越多,在东京每年7月均举行一次为期3天的“朝颜(即牵牛花)花节”,各地花商都把各式各样的牵牛花与矮牵牛品种拿到那里上市。
矮牵牛既是矮生植物,那对它的观赏就得从“矮”字加以构思。它的植株较为柔软,有的枝叶常呈倾垂状态,在欧美各国普遍用作花坛上的美术砌花,利用不同花色的品种,制作图案造型,以增加园林之美。同时,有许多家庭应用浅盆或竹篮进行吊栽,让它的枝叶和鲜花更加飘逸。有的用两三个品种种在一盆,使花色显得丰富多采。可惜每朵花的青春时间太短,常靠此花刚谢,彼花又开,接连不断地延续生命的光华。故在它故土的乡人常以“红颜薄命的知已”来对待它。
现今国外的矮牵牛约有300多个品种,大多数的适应性较广。生长适温为15~28℃之间。采用播种或扦插繁殖。如果用组织培养,将可培育出数以万计的幼苗。以前上海市在国庆节时各广场的花坛大多种植“一串红”,现今已改种了许多矮牵牛了。在岭南地区,矮牵牛既可春种,也可秋植,四季均可开花。由于栽培简易,护理不难,许多家庭均可盼弄。在香港被教育部门指定为中学生生物学教材的标本品种和实习项目,对培养青少年爱花、种花、赏花的美德有良好作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