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行天宮,全台最有名氣的廟宇之一,在台北市民權東路和松江路的交接處,面積有二千一百四十坪。主祀關聖帝君,民間又有恩主公廟的俗稱,以弘揚聖教,闡揚五倫八德,促進社會祥和為宗旨。關聖帝君即是關公,除了被老百姓奉祀為武神外,商人特別奉祀為商業保護神,據民間傳說,關聖帝君生前擅於理財記帳,於是被商人尊為商業之神,而台北市是個商業大城,因此香火顯得特別旺,每天香客不斷,這也是行天宮聲名大噪的原因之一。行天宮又名恩主公廟,其中「恩主」為救世主的意思,供奉的神明有關聖帝君(即三國志中的關羽)等五恩主,以及孔子等三教主。大殿中巨型關聖帝君塑像相當威嚴莊重,自1968年落成以 來,香火全年不斷香客眾多,尤以擲杯問事、保平安、求考運等為宗。周邊行人地下道設有許多開運、解惑的算命仙,以及藉由傳統技術使皮膚更光滑細緻挽面(以單條棉線修頰毛),也突顯出另一種台灣文化。
台北本宮的建築呈口字型,係兩進式。第一進是前殿(如照片)和左右山門,第二進是正殿和左右過水廊,左右兩側以護龍銜接。
行天宮的造型古樸典雅,但是建法與裝飾已經比較現代化。雖然有古廟的型,但是幾乎沒有任何繁複的雕刻與壁畫。這裏並不是以觀光出名的點,來的人主要是為了敬神許願還願而來。
來祝拜的人雖然很多,卻並不擁擠吵雜。人人低頭誠心祈禱,氣氛莊嚴肅穆。信仰,從這麼多人一致的誠意正心,是真的能感動人心的,一定也能感動上蒼。
黄欉居士建设行天宫 ‧
行天宫有三座大庙,北投分宫和三峡分宫(行修宫)和台北本宫。大部份都是由玄空师父,挹注个人资财一手创设起来的,但是在三宫的建庙沿革中皆未下款留名,其谦冲淡泊的风骨由此可知。
玄空师父立愿盖庙,除了金钱的捐献之外,也邀请了传统建筑师和艺术家共襄盛举、所以在行天宫三宫也可以欣赏到建筑之美、书法之美、国画之美和庭院造景之美。
‧与关圣帝君结缘的故事 ‧
黄欉居士(1911-1970),道号玄空,台北县树林人。生平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民国二十八年和三哥在中山北路开设「新本金物本店」,民国三十年前 后,开采海山二坑煤矿。民国三十二年,与三兄黄新火同往迪化街行天堂参拜,受关圣帝君感召,从此,输财建庙、宣讲教化,并积极培养执事和效劳生。
创立行修堂
民国三十四年,白鸡附近流行疟疾,玄空师父基于慈悲,于是在海山二坑办公室拨出一间静室(在今厨房所在地),供奉 关圣帝君,蒙荷 圣赐「行修堂」。
建设关帝庙行修宫
民国三十八年,在玄空师父的正信理念引导之下,信徒日多,于是在今明德堂的所在地,兴建一座三开间的庙宇,荷蒙 圣赐「关帝庙行修宫」。
协助行天堂迁锡九台街
玄空师父认为行天堂位于民宅三楼,场地不是很理想,为了度化信众,民国三十八年在中山区九台街出资购买斋堂,旧屋新用,蒙荷 圣赐更名「关帝庙行天宫」。
‧建设三宫 ‧
建设北投分宫
民国四十五年至民国五十六年计十二年间,玄空师父挹注个人的庞大资金支应购地、租地及营建工程等经费,建成现今行天宫三座巍峨宫庙。
首先是九台街被划入学校(今新兴国中)用地,民国四十五年在北投忠义山(旧名嗄唠别)觅地建庙。该地为「陈怀祭祀公业」所有,部分买、部分承租。民国四十 七年完成基础工程不久,第一代住持郭得进居士归真,玄空师父承众信推举为行天宫第二代住持,为了宫务毅然割舍个人如日中天的煤矿事业,将事业托付干部,全 心全力鸠工建庙、宣讲教化。
北投分宫后殿于民国四十九年落成,为完成大庙格局,继续兴建玉皇殿和前殿,于民国五十四年落成。
建庙工程除由玄空师父主事外,早期聘请阿狗师,后来聘请廖石城先生。
廖先生曾参与台北龙山寺的修茸工程。
建设三峡分宫(行修宫)
民国五十一年将规模较小的「关帝庙行修堂」拆除,重建十一开间大庙格局的现今行修宫,于民国五十四年落成。
建设台北本宫
玄空师父有感于大台北地区,人口众多、交通便捷,为了推行教化,所以在民权东路捐资购地,兴建台北本宫,现址原为塯公圳末梢支流的沼泽地。民国五十七年元月落成,并于民国五十八年完成登记,正式名为「财团法人台北市行天宫」。
‧积极从事慈善公益事业 ‧
玄空师父是一位民间宗教家,致力于宣讲,期望改造心灵,净化社会,对于铺桥(如赞助柑园大桥)、造路(如三峡正义街、白鸡路,全长约五公里)、兴学(如赞助民义国小)、济贫、赈灾,默默地行善。民国五十八年又成立「图书馆筹建委员会」,是以才有现今的图书馆服务社会。
剩下的你有兴趣可以到下网行天宫官网去看http://www.ht.org.tw/religion/re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