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的光环怎么形成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6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你的注意力将被环绕赤道的灿烂光环所吸引。一开始你会以为那是两个被黑暗隔开的巨大圆环,然而近看就会发现远不止两个,大光环被分成了许许多多小光环。

这些圆环是由岩石和冰粒组成的,体积从高尔夫球到蓝球那么大。土星的诸多卫星们塑造着并且指引着光环。这些光环的直径约有272,800公里,厚度却不到1公里。瞧这些离奇而错综的带子是怎样被编织成绚烂夺目的光环!

这些光环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可能是某颗卫星尚未完全成形时留下的残骸,或是卫星与彗星相撞同归于尽的结果。无论怎样,这些遗留物现在正点缀在土星赤道外的轨道上,构筑了太阳系最美丽的风景。

好象是小行星环

那是它的卫星,就像地球的月亮,只是数量太多绕土星转动太快所以看上去像是光环。

土星并不是我们太阳系中唯一带光环的行星。木星、海王星、天王星全都有光环。木星的光环与土星环相比要小得多而且很暗。

土星环由小到微观尘粒,大到房屋大的漂石的许多碎片材料组成,这些碎片在大小上的巨大差异

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土星有5道光环,按从土星向外的顺序分别被命名为D,C,B,A,E环。其中最亮的是B环,其次是A环,最暗的是D环。B环又是最宽的,约为2.6万千米,A,C环宽约为1.5万千米。当“先驱者”飞船飞临土星的时候,科学家们又发现了两道新外环,命名为F,G环。F环宽约2100千米,距土星中心约14万千米。G环在F环的外侧,距土星中心约15万千米。但是实际上,土星的光环细分起来数以千计,一环套一环。土星环多数比较完整或对称,但也有残缺的。环的形状则有锯齿形成辐射排列的,还有好几条环扭结在一起的。根据反射回来的雷达回波得知,构成环的质点是直径介于4厘米和30厘米之间的冰块,而环的温度只有-198摄氏度~-208摄氏度。

无数的小碎块各沿自己的轨道绕土星转,密密麻麻地集中在土星赤道面上,构成了土星光环。光环的运动是靠里边的快,靠外边的慢,为什么这些碎块不能聚合在一起形成卫星,而要分裂成无数碎块变成环呢?法国数学家洛希从数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证明如果有一个卫星与土星的距离太近,这个卫星长期受土星引力的作用,最后就会被拉得粉碎而形成光环。洛希计算了这个距离,对土星来说,大约是15万千米。因此,距土星15万千米以内不可有完整的卫星存在,即使历史上有过,也早已成为碎片变成光环了。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