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占人体重的76%,就连那坚硬的骨头里,水还占了20%呢。身体里的水有些是我们熟悉的:血浆像大江小川奔流于全身各处,淋巴液像溪流渠道潺潺于组织细胞之间;至于为一般人所陌生的组织液,则深藏在细胞之间。但这些水都是和无机盐化在一起的,并形成一定的渗透压,靠它们组成了身体里的“海洋”,构成了机体内环境的基础。细胞生活在这个“海洋”中是安定和舒适的。因为氧气和各种养料溶化在水中(也只能溶化在水中)送到身体各处,为组织细胞所利用;身体自身制造的各种激素,也须通过血液循环送到需要的地方;而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物废气,也靠着这些大江小川、溪流渠道带出体外。 所以,水是身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水,血液干巴巴无法流动,细胞干瘪地丧失机能,养料、氧气运不进去,废物废气堆积如山,身体完全陷于瘫痪。可见,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对生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夏天,对于水的作用,我们的体会就更深刻了。因为在平时,人每天有几百毫升的汗水是在不惹人注意中不知不觉地蒸发掉的。而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三伏天里,人们往往“挥汗如雨”,自己有感觉,别人也看得见。出汗——这种明显的蒸发,很重要。当气温与体温相差无几时,体内余热的散失主要依靠蒸发——出汗这个方式。每蒸发一克汗,能放出0.85大卡热,夏季一人一天出汗大约4000—5000毫升,至于剧烈劳动时,可增加到9000毫升,由此散热约达5000大卡。试想,如果不出汗,这么多热留在体内,那还不把人“活活烧死”吗?所以,夏天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在烈日暴晒下跋涉,大量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和盐分,最容易发生中暑。同样,闹急性肠胃炎,痢疾等疾病,突出的症状是又拉又吐,使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和盐类,医学上称之为“脱水”,如不及时抢救,都可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要补水,还需要补充盐分,因为体内的渗透压是由0.9%的氯化钠产生的。故而医生抢救脱水病人时,都要为患者输入0.9%的氯化钠溶液。 机体的内环境离不开水和无机盐,这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年代。原始海洋孕育了最简单的生命,单细胞生命在海洋中,靠着海水溶解的氧、二氧化碳和许许多多的营养物质,靠着海水贮备的大量热量,使它生活得十分舒适。但是,随着生物进化,单细胞生命进化为多细胞生命,多数的多细胞生命不直接与海水接触了。为了顺利地进行生命活动,生物并没有与海洋断绝往来,只是把海水封闭在体内,构成了自己的“海洋”。据一些科学家的分析,现代生物(包括人类)体液的基本状况还保留了当初原始海洋的特点。在这一点上说,海水不仅哺育了最原始的生命,今天,也仍然在“忠心”地为机体,包括最先进的人类服务呢。一个人只要有水供应,十几二十天,个别竟有四五十天不吃饭不致死亡;但若停止了水的供应,不出三天就会丧生。 水为什么与生命这样息息相关呢?从人体的组成就能“管中窥豹”了。水占人体重的76%,就连那坚硬的骨头里,水还占了20%呢。身体里的水有些是我们熟悉的:血浆像大江小川奔流于全身各处,淋巴液像溪流渠道潺潺于组织细胞之间;至于为一般人所陌生的组织液,则深藏在细胞之间。但这些水都是和无机盐化在一起的,并形成一定的渗透压,靠它们组成了身体里的“海洋”,构成了机体内环境的基础。细胞生活在这个“海洋”中是安定和舒适的。因为氧气和各种养料溶化在水中(也只能溶化在水中)送到身体各处,为组织细胞所利用;身体自身制造的各种激素,也须通过血液循环送到需要的地方;而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物废气,也靠着这些大江小川、溪流渠道带出体外。 所以,水是身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离开了水,血液干巴巴无法流动,细胞干瘪地丧失机能,养料、氧气运不进去,废物废气堆积如山,身体完全陷于瘫痪。可见,水和无机盐的代谢对生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到了夏天,对于水的作用,我们的体会就更深刻了。因为在平时,人每天有几百毫升的汗水是在不惹人注意中不知不觉地蒸发掉的。而在“赤日炎炎似火烧”的三伏天里,人们往往“挥汗如雨”,自己有感觉,别人也看得见。出汗——这种明显的蒸发,很重要。当气温与体温相差无几时,体内余热的散失主要依靠蒸发——出汗这个方式。每蒸发一克汗,能放出0.85大卡热,夏季一人一天出汗大约4000—5000毫升,至于剧烈劳动时,可增加到9000毫升,由此散热约达5000大卡。试想,如果不出汗,这么多热留在体内,那还不把人“活活烧死”吗?所以,夏天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在烈日暴晒下跋涉,大量出汗,不及时补充水和盐分,最容易发生中暑。同样,闹急性肠胃炎,痢疾等疾病,突出的症状是又拉又吐,使身体丢失大量的水和盐类,医学上称之为“脱水”,如不及时抢救,都可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要补水,还需要补充盐分.
生命的活动离不开水
人的寿命应是280年
过早失去生命在于人体内水分的流失
俄罗斯国家健康研究所生物节律研究室主任沃尔科夫不久前提出了一种地
球生物钟的新理论,用以揭示人的生命过早丧失之谜。
沃尔科夫认为,人的生命从孕育在母体的胚胎里算起,可以分为两个时期:
子宫内的时期和子宫外的时期。从地球生物钟的观点看,人的生命从孕育到生
产,是这两个时期即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对立统一的结果。生命在母体内的时
期一般为280个昼夜,而生命在子宫外的时期则大相径庭,因人而异,从一昼夜
到140年不等。按照对立物的统一和斗争规律,一切统一的对立物都力求和应当
达到平衡。既然生命在子宫内的孕育期是280个昼夜,那么生命诞生后,它在子
宫外的时间则应该可以达到280年,也就是说,人的寿命应该是280年。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寿命远远达不到这一期限。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
人过早地失去了生命呢?按照沃尔科夫的说法,这是因为人的机体内水分在流
失。沃尔科夫认为,当人从母体出生后,就要消耗体内的营养介质———水,
因为水可以生产供生命呼吸的氢离子;随着生命的不断成长,体内的水分会不
断地灾难性流失。人的机体是由无数个细胞构成。细胞膜具有选择性的渗透功
能,它只允许某些物质渗入到细胞内部。细胞膜的这一性能使细胞成为一种生
物滤器,它可以过滤掉有害物质。而人体内的各个器官是由无数个担负相同任
务和功能的细胞组合而成的,这些器官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人体内的一个大的生
物滤器。但是当体内的水分随着生命的成长不断在机体内流失后,细胞和机体
就无法再起生物滤器的作用,于是人体本身不能再剔除有害的物质,各种各样
的疾病就会产生。
科学研究的结果似乎从一个方面印证了这一理论:通常一个新生男婴体内
的水分占其体重的86.8%,长大后占71%;成熟年轻男人体内的水分占其体重的6
1%,而一个81岁的老人则仅占49.8%。所以,随着机体水分的消失,人的生命就
会渐渐枯竭。目前,沃尔科夫的理论已引起俄罗斯医学界的关注。
因为人的身体有80%是有水份组成,所以人每天要补充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