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将导致其本币汇率的波动。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的一切对外经济、金融关系的总结。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反映着该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也影响着该国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运行。国际收支状况的影响归根结底是外汇的供求关系对汇率的影响。
由某项经济交易(如出口)或资本交易(如外国人对本国的投资)引起了外汇的收入。由于外汇通常不能自由在本国市场上流通,所以需要把外币兑换成本国货币才能投入国内流通。这就形成了外汇市场上的外汇供给。而由于某项经济交易(如进口)或资本交易(到国外投资)则引起了外汇支出。因要以本国货币兑换成外币方能满足各自的经济需要,在外汇市场上便产生了对外汇的需要。
把这些交易综合起来,全部记入国际收支统计表中,便构成了一国的外汇收支状况。如果外汇收入大于支出,则外汇的供应量增大;如果外汇支出大于收入,则对外汇的需求量增大。外汇供应量增大,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下降,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上升;当外汇需求量增大时,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直接促使外汇的价格上涨,本币的价值就相应的下跌。
参考资料:http://marketiva.blog.ccidnet.com/blog/ccid/do_showone/tid_18545.html
不会影响汇率
新华网北京11月27日电(记者张旭东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分析小组27日首次发布200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宣布,今后将每半年发布一次报告。
外汇局有关负责人称,自1985年我国开始公布年度国际收支平衡表,2001年以来按半年度公布,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可以了解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变化的情况。
鉴于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专业性强,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国际收支全貌,解读国际收支数据,分析国际收支运行情况,外汇局决定今后每半年公布一次国际收支报告。这有助于及时了解国际收支状况,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揭示潜在风险,预测其未来走向,对于宏观经济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中国外汇储备增长迅速,中国采取的外汇政策举世瞩目。而维持国际收支平衡,也成为我国宏观调控中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次发布的报告,介绍了2005年上半年国际收支变化的主要特点,分析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与国际收支的互相影响,对当前国际收支运行的总体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评价,对国际收支趋势和下一步政策取向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