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德罗效应"是怎么回事?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名利所累.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叫丹尼斯狄德罗。有一天,朋友送他一

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

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地

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旧的东西先后更新,

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

被一件睡袍胁迫了”,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

之后的烦恼》。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

《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

先说生活中的“狄德罗效应”吧,人们分到或买到一套新住宅,

为了配套,总是要大肆装修一番,铺上大理石或木地板后,自然要以

黑白木封墙再安装像样的灯池;四壁豪华后自然还要配红木等硬木家

具;出入这样的住宅,显然不能再破衣烂衫,必定要“拿得出手”的

衣服与鞋袜;就此“狄德罗”下去,有的也就觉得男主人或女主人不

够配套,遂走上了离妻换夫的路子。

稍加留神,社会生活中的“狄德罗”亦非寡数。有的干部当到一

定级别,不是先考虑如何尽职尽责,而是讲究办公室要有多大,汽车

排气量要达多少,出差住的饭店是多少星。如此“狄德罗”下去,个

人待遇和消费水平倒是配套了,只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观念却不知

跟谁配了套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