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动物有:
白臀叶猴
熊猴
台湾猴
北豚尾猴
滇金丝猴
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
喜山长尾叶猴
黑叶猴
菲氏叶猴
戴帽叶猴
蜂猴
倭蜂猴
白眉长臂猿
黑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
白掌长臂猿
亚洲象
雉鹑
四川山鹧鸪
海南山鹧鸪
黑头角雉
红胸角雉
灰腹角雉
黄腹角雉
棕尾虹雉
白尾梢虹雉
绿尾虹雉
蓝鹇
褐马鸡
白颈长尾雉
黑颈长尾雉
黑长尾雉
灰孔雀雉
海南灰孔雀雉
绿孔雀
黑嘴松鸡指名亚种
斑尾榛鸡
儒艮
河狸
豹
虎
雪豹
熊狸
大熊猫
马来熊
貂熊
紫貂
野马
蒙古野驴
藏野驴
双峰驼
小鼷鹿
豚鹿
梅花鹿
梅花鹿山西亚种
梅花鹿东北亚种
梅花鹿华东亚种
梅花鹿山东亚种
梅花鹿四川亚种
梅花鹿台湾亚种
泽鹿
泽鹿海南亚种
海南坡鹿
麋鹿
黑麂
白唇鹿
普氏原羚
赛加羚羊
野牛
野牦牛
羚牛
高黎贡羚牛
羚牛陕西亚种
羚牛四川亚种
北山羊
喜马拉雅塔尔羊
红斑羚
藏羚
中华白海豚
白暨豚
疣鼻天鹅
大天鹅
中华秋沙鸭
小鸨
大鸨
波斑鸨
白鹤
赤颈鹤
白头鹤
黑颈鹤
丹顶鹤
遗鸥
小鸥
玉带海雕
白尾海雕
虎头海雕
胡兀鹫
白肩雕
白肩雕指名亚种
金雕
朱鹮
黑鹳
白鹳
东方白鹳
白腹军舰鸟
短尾信天翁
四爪陆龟
鼋
鳄蜥
巨蜥
蟒蛇
扬子鳄(鼍)
[编辑]
参看
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取自"http://wikipedia.cnblog.org/wiki/%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4%B8%80%E7%BA%A7%E9%87%8D%E7%82%B9%E4%BF%9D%E6%8A%A4%E9%87%8E%E7%94%9F%E5%8A%A8%E7%89%A9%E5%90%8D%E5%BD%95"
珍贵的动物
凶猛的犀牛
犀牛是世界上的稀有动物这一。
犀牛身体庞大,四肢粗壮,体重一般在1500公斤左右。它的皮又厚又硬,足以挡住枪弹的袭击。它的鼻子上长着一只或两只角。论战斗力,在动物中它称得上是冠军。据说三四头狮子也斗不过一头犀牛。许多猛兽都经不住它碗口粗的角的攻击。猎人骑着马,有时跑慢了,被它一顶,会连人带马飞出去。犀牛发起脾气来,在原野上横冲直撞,暴跳如雷,连大象都得远远地躲着它。
犀牛虽然力大无穷,凶猛异常,但它的眼睛很小,视力较差,听觉也不十分灵敏。
大嘴的河马
河马也是一种珍贵的动物。
河马的鼻孔、眼睛和耳朵全长在脸的上部,几乎成一个平面,当它的身子潜入水中的时候,眼、鼻、耳就都露在水面上。它的两颗下门牙,不是向上长,而是向前方平行伸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它的嘴比一般动物的嘴都大。当河马张开大嘴时,能够把几尺长的大鱼吞下去。有人曾经亲眼看见河马张大嘴巴把一只小木船咬坏。
河马不但嘴大,胃口也大。据说它的胃能容纳100公斤的食物。
在故乡非洲,河马几乎日夜泡在河里,靠吃芦苇、水草过活。
高个子长颈鹿
毫无疑问,长颈鹿是世界上最高的动物了。它伸长脖子,抬起头,足有六米高。通常我们住在二层楼房也不过只有五六米高。由于它的身体构造特殊,运输、饲养极不容易,因此被列为珍贵的动物。
像长颈鹿这样的高个子,生活在深山密林里是很危险的。因为它身躯高大,行动不便,加上视线不清,难以预防猛兽的袭击。但是长颈鹿又离不开树林,因为树叶是它的主要食物。于是它选择了有矮树和灌木丛的疏林草原区安家落户。它的一双大而灵敏的眼睛,好比安装在一座高耸的瞭望台上的望远镜,视野辽阔,最宜于侦察敌情。别看长颈鹿平时走起路来温文尔雅,倘若一有“敌情”,奔跑起来,连快马都赶不上它。它的皮很厚,因此能在荆棘丛中穿来穿去而不觉得痛。
长颈鹿极能耐渴,常常数月不饮水。这并不是它不需要水分,而是它能从嫩叶中得到水分。它的长颈既不便吃草,又不便饮水,但它靠不停地咀嚼树叶解决了这些困难。
高个子长颈鹿就是这样顽强地生活着。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
战国时代,我国人民利用磁铁制造了一种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司南”。“司南”就是指南的意思。
司南的形状和现在的指南针完全不同。它是根据古代勺子的形状制成的,很像我们现在用的汤匙。
司南是怎样制成的呢?根据专家的研究,司南是把整块的天然磁铁,琢磨成勺子的形状,并且把它的S极琢磨成长柄,使重心落在圆而光滑的底部正中。
司南做好以后,还得做一个光滑的底盘。使用的时候,先把底盘放平,再把司南放在底盘的中间,用手拨动它的柄,使它转动。等到司南停下来,它的长柄就指向南方,勺子的口则指向北方。
司南的底盘是用青铜做的,有的是个涂漆的木盘,青铜和漆器都比较光滑,磨擦的阻力比较小,司南转动起来很灵活。这种底盘内圆外方,四周还刻有表示方位的格线和文字。现在的出土文物中,就有这样的铜盘和涂漆的木盘;还有东汉时候的一副石刻,刻着一个小勺子放在一个小方台上,有人认为这就是司南。
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战国时候,有人去采玉,怕在荒山中迷路就带上司南。
为科学而献身
许多科学工作者为了给人类作出贡献,造福于后代,不惜一切,甚至把生命献给了科学事业。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的动物学家卡尔施密特博士就是千千万万为科学事业捐躯的人中的一个。他以生命作为代价,完成了一次特殊的实验。
一天下班以后,研究员们都走了,只有白发苍苍的卡尔施密特先生还在实验室里。他仔细地观察锁在笼子里的南美洲毒蛇。这条蛇非常大,是灰色的,蜷在笼子中,像盘着的绳子,足有五六圈,小小的脑袋不时地抬起来,细细的舌头不时伸出来,三角眼透出令人恐惧的凶光。施密特先生一点也不怕,观察它的外形、特点,和当地的蛇种进行比较。他抓住蛇的头把它拿出来,用针扎进它的皮肤,准备取一些血来化验。突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凶猛的蛇趁施密特不注意,咬伤了他,殷红的鲜血从伤口流了出来。施密特拼尽全力把蛇捉住,重新放进笼子里,锁好。
施密特先生觉得伤口不时地疼痛,他抓起身旁的电话机,却打不通,身边又没有别人,他想:“完了,就这么死去吗?不!”“我应该再做些什么……”他的头脑十分清醒。他找到一些绷带,把伤品包好,拿出实验记录本。“我应该把这次特殊的实验记录下来。”他把体温表夹在腋下,抬头看看手表,把每一分每秒的感觉详尽地写下来,像往常一样认真、仔细:“体温很快升到了39.5度……胃剧痛……”汗水,在他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淌着,脸上的肌肉不断地抽动。他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燥热,想喝口水……突然,他什么也听不见了,耳朵里像有什么东西在发出噪音,但他还是顽强地记录着:“睁开眼时,眼皮疼……快4个小时了……”时间啊,你慢些走,让博士完成他最后一个实验,实现他的心愿。不!时间你快些走,让老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不要再受痛苦的折磨……
时间依然那样不紧不慢地走着,老人的伤口、鼻和嘴开始淌出血来。血染红了衣服,滴在实验报告上。“我已经看不见体温表了,情况十分严重……血从鼻子和嘴里淌出来,疼痛消失了,软弱无力,我想脑开始充血了……”在他被蛇咬伤5个小时以后,这位可敬的老人去世了,他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实验记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科学事业贡献出了全部力量。
参考资料:http://www.pep.com.cn/200410/ca545054.htm
大自然都是的
最珍贵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