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公交剛上的IC卡系統常出問題,有時候刷一次能扣好幾塊錢,有時候又不扣錢,這兩天中午吃飯時候有人也提出過,不用說,這種政府工程肯定是吃回扣的。
非接觸式IC卡在ISO國際標準中稱之為接口設備IFD(Interface Device)。IFD內的CPU通過一個接口電路與IC卡相連並進行通信。IC卡接口電路是IC卡讀寫器中至關重要的部分,根據實際應用系統的不同,可選擇並行通信、半雙工串行通信和I2C通信等不同的IC卡讀寫芯片。頻率從低頻,高頻,超高頻到微波波段都有,公交和食堂用的可能是13.56MHz的(不確定),到了幾個GHz的微波波段據說可以對高速行駛的車輛進行檢測,NB啊!
現在好多單片機內部集成了無線IC模塊,前兩天去書店看見TI還是哪兒出的老厚一本講短距離無線IC芯片的書,技術發展真是快啊。
非接觸式IC卡讀卡器工作電壓9V。射頻讀卡器向IC卡發一組固定頻率的電磁波,卡片內有一個IC串聯協振電路,其頻率與讀寫器發射的頻率相同,這樣在電磁波激勵下,LC協振電路產生共振,從而使電容內有了電荷;在這個電荷的另一端,接有一個單向導通的電子泵,將電容內的電荷送到另一個電容內存儲,當所積累的電荷達到2V時,此電容可作為電源為其它電路提供工作電壓,將卡內數據發射出去或接受讀寫器的數據。卡片其實就是個簡易的無線收發系統,片內存儲器記錄了用戶的基本信息。卡片上的微型天線是個很神奇的技術,早期的卡片需要一個外部天線與讀卡器通信,現在國外已經有了片內嵌入天線的方法,叫「微芯片片載天線」技術,而且能夠覆蓋各種頻段,NB啊!
讀卡器電路一般都包含射頻前端、模擬前端、數字基帶和存儲器單元等模塊。其中,射頻前端模塊主要用於對射頻信號進行整流和反射調制;模擬前端模塊主要用於產生芯片內所需的基準電源和系統時鐘,進行上電復位等;數字基帶模塊主要用於對數字信號進行編碼解編碼以及進行防碰撞協議的處理等;存儲器單元模塊用於信息存儲。
IC卡讀寫器要能讀寫符合ISO7816標準的IC卡。IC卡接口電路作為IC卡與IFD內的CPU進行通信的唯一通道,為保證通信和數據交換的安全與可靠,其產生的電信號必須滿足下面的特定要求。
IC卡接口電路對IC卡插入與退出的識別,即卡的激活和釋放,有嚴格的時序要求。
(1)激活過程
◇RST處於L狀態;
◇根據所選擇卡的類型,對VCC加電A類或B類,
◇VPP上升為空閑狀態;
◇接口電路的I/O應置於接收狀態;
◇向IC卡的CLK提供時鐘信號(A類卡1~5MHz,B類卡1~4MHz)。
在t』a時間對IC卡的CLK加時鐘信號。I/O線路應在時鐘信號加於CLK的200個時鐘周期(ta)內被置於高阻狀態Z(ta 時間在t』a之後)。時鐘加於CLK後,保持RST為狀態L至少400周期(tb)使卡復位(tb在t』a之後)。在時間t』b,RST被置於狀態H。I/O上的應答應在RST上信號上升沿之後的400~40 000個時鐘周期(tc)內開始(tc在t』b之後)。
在RST處於狀態H的情況下,如果應答信號在40000個時鐘周期內仍未開始,RST上的信號將返回到狀態L,且IC卡接口電路對IC卡產生釋放。
(2)釋放過程
◇RST應置為狀態L;
◇CLK應置為狀態L(除非時鐘已在狀態L上停止);
◇VPP應釋放(如果它已被激活);
◇I/O應置為狀態A(在td時間內沒有具體定義);
◇VCC應釋放。
復位後,由收到的ATR(復位應答)信號中的F(時鐘頻率變換因子)和D(比特率調整因子)來確定。時鐘信號的工作周期應為穩定操作期間周期的40%~60%(cycle duty)。當頻率從一個值轉換到另一個值時,應註意保證沒有比短周期的40%更短的脈衝。
參考資料:http://spaces.msn.com/gdjxrf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