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江源.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天有大美而不言”恰好描绘了秘境三江源的山水风物.

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河流的发源地,总面积31.8万平方公里,作为我国和亚洲最重要河流的上游关键源区,起着水文循环的初始作用,它对全国、全球的大气、水量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

8月,记者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领略了白云深处冰雪皑皑的青藏高原上,雄伟的高山冰川、湖泊星罗的盆地和河流纵横的宽谷。

三江源区因蕴藏丰富的水资源而被誉为“中华水塔”,但是自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三江源区的生态与环境日益恶化。雪线上升、冰川溶小、草原退化、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等,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和水源涵养能力的急剧下降,导致江河泥沙量增加、旱涝灾害频繁,直接威胁到长江、黄河流域和东南亚地区的生态安全。

为加大保护力度,青海省政府于2001年9月批准成立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5.23万平方公里,占三江源区面积的42%。在中央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下,青海省政府组织实施了三江源保护和建设工程,相继启动了天然林保护、“三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自然保护区建设、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休牧育草与生态移民等工程,截至目前已投资2.5亿元。

2005年1月,国务院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总投资75.07亿元,计划在6年内实施通过还草还林、水土保持、人工增雨、生态移民等措施,对保护区内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为了恢复草原生态,青海省政府从2005年开始实施了生态移民工程,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8个核心区以及生态退化特别严重地区的牧民进行整体搬迁。实施移民的4万多名牧民正逐渐在城镇定居。预计5年后,三江源核心区将成为“无人区”。

目前,三江源地区草原禁牧面积已达1665.85万亩,休牧面积19.76万亩,封山育林保存面积345万亩,植树造林保存面积405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5万亩,使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区土壤侵蚀模数总体下降30~50%,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平均减少10%。

目前,随着保护区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的实施,三江源恶化的生态环境开始逐渐好转,但由于这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抗干扰和自我恢复能力低,三江源生态建设仍任重道远。保护好三江源,就是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拥有一个生生不息的美好家园。

法制日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