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流通货币为新台币(NT$)。
新台币的纸钞面值分成2000元、1000元、500元、200元、及100元。
硬币则分成50元、20元、10元、5元、及1元。兑换外币可至政府外汇指定银行或国际观光饭店,兑换时取得的收据须妥善留存, 离境前若要将未用完的新台币换回时,必须出示此收据。
1995年7月发行的新台币500元、1000元钞券,主题图案、尺寸维持不变,500元券主墨色改为深咖啡色,1000元券仍为蓝色,但都更加强防伪功能,钞券正面右边加贴条状“光影变化箔膜”。
“光影变化箔膜”轻转时有七彩光影变化,为避免覆盖部分底纹图案,删除原500元券“棒球投手”,1000元券“几何图形”图案。新钞券正面安全线则移到背面,改为“光影变化箔膜”安全线,背面左边面额阿拉伯数字,以金色变绿色的绿色油墨印制。
据悉,台湾这次500元和1000元钞券改版,距离上次已有5年。
由于台湾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央行”于1961年在台湾复业以来,新台币的钞券一直是由“央行”委托台银发行,且新台币钞券面额印有“台湾银行”四字。但从7月1日起,“央行”不再委托台银发行新台币,但仍由台银经营管理。新台币也不再是“视同国币”,而正式成为“国币”。这是“央行”在台湾复业长达40年以来,首次正式收回新台币的发行权。
“央行”为配合收回新台币发行权,7月3日发行新版千元券6000万张,初期每人限兑5张。新版新台币由“央行”发行,旧版新台币仍由台银发行,两者最大差异在于旧版钞券上印有台银董事长和总经理章,而新版钞券上则印有“央行”总裁和副总裁章。
同时,台湾“中央银行”还颁布实施了“金门、马祖新台币行使办法”,设立了“落日条款”。目前金门、马祖地区流通使用的新台币地名券,2002年后将正式被写入历史。也就是说,新台币钞券面额上印有“金门地区流通”和“马祖地区流通”字样的钞券,从2002年7月1日起不再发行流通使用,届时新台币钞券将不再分区发行,也不再有“一区两制”的情况。
过去新台币都是以人像为图案,现在则改为台湾本土图像,它标志着台湾向“台独”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000年7月3日“央行”发行的新版新台币千元券,背景以玉山为图案,并有台湾特种鸟类帝雉。
7月4日,“中央银行发行局长”吴绍起召开临时记者会详细讲述了新版新台币的出炉过程。他说,新版新台币早在1998年就已经开始设计了,其间稿样经过多次修正后再报请“央行”理监事会议通过,然后于1999年3月3日报请“行政院”核定发行。
吴绍起说,“央行”主要是由专业人才规划设计新版钞券。新版钞券除了要加强防伪功能外,更重要的是它凸显了台湾本土文化,“我们也有自己的理念”。票面上的风景有玉山和大霸尖山,人物则有蒋介石的画像。而在过去,台湾发行的新台币都是以人像为图案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新版新台币的发行不只具有经济上的“意义”,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它凸显了台湾本土文化意识,可以说是台湾政治本土化的延伸。
这次“央行”发行新版新台币就是台湾当局的政治预谋。李登辉说过,要多讲讲台湾本土历史和本土文化,其实质就是要让台湾彻底脱离祖国大陆,成立所谓的“台湾共和国”。台湾新领导人在“就职演说”中也提到经济本土化和文化本土化的问题,新版新台币的发行就是经济本土化的一个步骤。对此,主张“台独”的人士“心领神会”。建国党发言人黄玉炎说,新台币采用台湾本土图像,“非常值得肯定”。另外,新台币以前由台银发行,是“地方货币”,这次千元券改由“央行”发行,并定为“国币”,已经有相当的突破,“正逐渐向‘台湾共和国’靠拢”,建国党对此也表示欢迎。
祖国大陆严正声明,新台币改版改变不了台湾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