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近日成为目光焦点。
继1998年太湖治理“零点行动”之后,经过江苏、浙江和上海两省一市人民6年的持续努力,太湖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展缓慢的情况下“一枝独秀”,的确令人刮目相看。如果再联系到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和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的大背景,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更觉来之不易,可喜可贺。
但在全国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现场会上,在一片赞扬之声中,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站长万本太的一句话却引人深思:太湖治理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大家千万不可松劲!
这个醒提得好,原因有三———
其一:从太湖的现状看,目前的水体才刚刚开始好转,绝不能盲目乐观。监测结果显示,太湖总体上还呈富营养化状态,一些出入湖河流的水质还是五类甚至是劣五类;湖水中的氨氮等污染物的指数仍居高不下。工业结构性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农业面源污染仍处于较高水平,生活污水处理还停留在较低水平。太湖的水质状况,与饮用水源地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该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也并不相称。
其二:从国外的经验看,湖泊的生态修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日本治理琵琶湖,至今已持续20多年、投资近200亿美元,目前水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湖泊,不仅富营养化程度高,而且其污染因素较为复杂,既有工业废水,又有生活污水;既有面积广大的农业面源污染,还有难以估量的底泥污染,绝非短期就可奏效。
其三:从我国的教训看,污染治理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无论是淮河,还是滇池,都因为“零点行动”过后“松了一口气”,导致污染迅速反弹,治理成果大打折扣,一些工作不得不“从头再来”。
成绩面前需清醒,持之以恒真英雄。只有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包孕吴越”的太湖才能早日再现“水清鱼跃、百鸟翔集”的昔日胜景,“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的歌声才能唱得更有底气、更加久远。
《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