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碧水青山的珠江源风景区出来,我们一行的两部吉普车沿着来路返回沾益县城。在黄昏的公路两旁,那星罗棋布的石山和大片贫瘠的红土再次射入我们的眼帘——一时间,我们的眼睛竟难以适应如此不调和的刺眼的白和红。
风景区内外宛若两重天
陪同的沾益县水利局水土保持委员会办公室的小樊告诉我们,珠江源风景区1985年开始建设,当时生态和景区外没有什么两样,放眼望去,到处是光秃秃的石山。1994年,县水务局接手风景区的管理后,逐步实施规划和保护。10年后的今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风景区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和17千米长的保护墙外的世界宛若两重天。
占地十几平方千米的珠江源风景区是青山绿水,然而,一个更大范围的珠江源地区却仍然令人担忧,水土流失和工业污染成了这些地区的一个痼疾。
小樊给我们提供了一组惊心动魄的数据:沾益县年均土壤流失量达276.66万吨,境内珠江流域南北盘江水土流失面积超过730平方千米,占沾益县南北盘江土地总面积的42%!这直接导致了山上石化和山下沙化,对全流域的水资源保护所带来的影响不可估量。
过度的农业开发自食恶果
资料显示,珠江源地区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00人左右,远远超过了云南省每平方千米110人的水平,使得人口、土地和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由于人口稠密、农林交错,曾经的毁林开垦、排湖造田等行为,使这一地区的森林、水源、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特别是岩溶地貌发育地区,广泛分布着土层较薄的石质山地,加之大面积的坡地垦殖,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将导致土地石漠化、荒漠化,植被难于恢复,会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恶果。现在珠江源地区南盘江流域的石化和水土流失现象,就是吞食了这颗恶果。
为了保护源头资源和自然生态,作为珠江源头第一市的曲靖市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和污水治理等四大工程。曲靖市水务局水土保持办公室的小侯告诉我们,从1989年曲靖市麒麟区西山小流域试点开始,到2002年的10多年间,就初步治理了水土流失面积逾5000平方千米。
看到途中有些山体被挖得千疮百孔,同行的珠海市水务局供水排水科程远科长不禁感慨地说:“乱挖山、乱砍伐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不过,现在源头人民水土保护的意识增强了,有的山体已经做了护坡,复绿工程看来有了一定起色。”
工业污水最终排入南盘江
从库容高达8000万立方米的“珠江第一库”花山水库往下,污染问题使我们的心情变得更沉重。
当汽车在修筑中的宣天公路上颠簸时,公路左边重污染型工厂的接连出现令人觉得马达声宛似哀鸣,那些大大小小的黑烟囱不停摇晃,仿佛在嘲笑我们。在一面粉刷着“严禁随意开采地下水资源”、“依法管水”等大字标语的围墙内,一家大型天然气厂高耸入云的燃烧囱里正冒出巨大的火蛇,映红了一大片天空,空气中弥漫着刺激的气味。小樊在一旁数着:“在花山河两岸,还有焦化厂、化肥厂,还有一些小型的煤厂……”我们忍不住问:“这些工厂的废水最终是要排入南盘江的吧?”他苦笑着轻轻地说:“是啊……”
珠江源地区重污染型工厂如此密集,更可怕的是,目前沾益县还没有一座污水处理厂,而整个曲靖市第一个污水处理厂也才刚刚投产不久。
正在筹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不过,值得向读者报告的是,2002年珠江源风景区已经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当地政府目前正积极申报筹建珠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立的珠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曲靖市的沾益县和宣威市境内,以马雄山为中心,包括南盘江和北盘江发源地。区内保存有较完整的岩溶地貌发育,现有的森林植被是珠江源头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面积22.46公顷。它将以森林保护为重点,培育和恢复森林植被为手段,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目的。其主要保护对象为珠江源头水源涵养林及其生态系统;国家级一、二类保护植物——古银杏、黄杉、松茸,国家级一、二类保护动物——黑鹳、獐、猕猴、穿山甲、白腹锦鸡、灰鹤等。
曲靖的同志告诉我们,珠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将对珠江源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
摘自珠海特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