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牙泉何以“消瘦”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干旱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诸多事项中,成本最小的就是每个公民良好的节约习惯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并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

“月牙泉是否依然,如今每个地方都在改变。”歌手田震略带沙哑的嗓音让人对月牙泉浮想联翩。

不幸的是,月牙泉不再依然,原本丰盈的体态变得瘦小了。月牙泉水域已经从1960年的22.3亩减退到目前的9亩,最大水深也由42米变为不足1米。为“抢救”月牙泉,避免干涸命运,它正接受“输液”治疗。消息传来,心情难免沉痛。

文献记载,位于敦煌的这一汪清泉,早在1800年前就已成为敦煌的名胜,泉水位一直相对稳定。千百年来其映月无尘,沙不填泉,旱不涸、形不变。为何到了今天,月牙泉竟会如此“消瘦”?

专家考证,除了甘肃干旱缺水原因外,超负荷开采地下水,是导致月牙泉“消瘦”的主要原因。

其实,月牙泉的遭遇只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生态恶化的缩影。过度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粗放式利用水资源,盲目超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逐渐下降,晋祠、百泉等北方名泉大部分已经断流。而超采地下水,已使整个华北平原的地下形成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地下漏斗;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地下水储量累积减少74亿立方米……

我国是个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但遗憾的是,“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仍普遍存在,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不足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为发达国家的十余倍。此外,工业用水再利用率很低,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中的浪费现象也很严重。据统计,仅北京市一年跑冒滴漏的水就多达36万吨。

发展,离不开水资源。现存资源的匮乏,未来发展的需求与压力,都在时刻发出着不能过度消耗水资源的警报。如何在“节约资源”和“经济增长”双重压力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了紧迫的命题。

治病需治本,要缓解资源约束的矛盾就必须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成了我国以有限的资源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可喜的是,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开始转变,从单纯追求GDP增长到注重可持续发展;节约资源,也开始走向制度建设。

当然,要改变那种高消耗、低效率的增长方式,会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诸多事项中,成本最小的就是每个公民良好的节约习惯和节约型的消费方式,并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意识和风气。这需要从每一个公民做起,节约总是具体的,每晚睡前,请你多问几个诸如“这一天我节约了多少水”之类的问题。

来源:人民日报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