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历史上看,一切剥削阶级都鼓吹性善论。这个性善,只是认为剥削阶级性善,并不认为劳动人民性善。剥削阶级鼓吹性善论的目的,是要麻痹劳动人民,让他们不起来反抗斗争,以维护其反动统治。
性恶论的恶,我的解读,并不仅指杀人放火之类,而主要是指为着自己利益的言论行动,当然包括走向极端时会杀人放火。人天生就有为己和为人两种本性,而为己是基本的方面,是主要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所以性恶论是正确的,性善论是错误的。
自私、怕死,都是人的本性,证明着性恶论符合事实,但这并不导致“人不为己,天殊地灭”,因为这个成语是赤裸裸地鼓吹损人利己,是完全错误的。提出性恶论,目的是为了限制人的自私的一面,并提倡公私兼顾,提倡必要时应当先人后己,先公后私。更重要的是,要对各级官员进行有效的民主监督,避免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这样的现象发生、蔓延。
而人性,和人的本性,是不同的。人性多指人的本性中善的一面。说一个人“灭绝人性”,就是说他本性中善的一面消失了,只剩下恶的一面了。
宋公明提出一个问题:“刚一出生的婴儿就知道要吃奶,这不是说明人性是自私的吗?”是的,正是如此。
宋公明说,“我们所说的人,当然是一般意义上的成人。知道长大成人这句话吗?长大才能成人嘛!”这是不正确的。哪怕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词义,人的第一含义也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即包括古今中外、男女老幼的一切人。“指成年人”是人的第三个含义。人可以用来表示成年人,不等于人仅仅是成年人。
宋公明把人的属性分为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本身是错误的。人只有社会属性,而没有自然属性。一切被认为是自然属性的人性,都是社会属性。
毛泽东认为:“自从人脱离猴子那一天起,一切都是社会的,体质、聪明、本能一概是社会的。”“人的五官、百体、聪明、能力本于遗传,人们往往把这叫作先天,以便与出生后的社会熏陶相区别。但人的一切遗传都是社会的,是在几十万年社会生产的结果”。“把人性分为自然性、社会性两个侧面,并承认自然性是无善无恶的,就给唯心论开了后门。”(《关于人的基本特性及其他》,《毛泽东文集》第3卷)
人在社会中生活,不能只顾自己的利益,否则就会被他人看不起,就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就难以生存。为了自己生存发展的利益,人必须考虑他人的利益。这里考虑他人利益,是实现自己利益所需要的,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但人毕竟是性恶的,所以要有警察、法庭、法律、监狱等国家机器,以及各种纪律、规章、制度,来对损人利己、不能兼顾公私利益的人进行惩处,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程序。
人能控制自己做不道德和违法的事,表现着善和恶两个方面。对于不屑于做、不愿意做那类事的人来说,是善的一面的表现。对于想做那类事的人来说,是恶的一面的表现。因为他自私,他怕纪律处分和刑事处分剥夺掉他的个人利益,所以他不敢去做了,而这种自私在客观效果上起作有利于公众利益的作用。
一切纪律和法律之所以能起作用,都建立在性恶论的基础上。如果真象宋公明所说,有些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真理”,那么,假定所有这些人都明知要受到法律严惩,也要“坚持真理”,坚持违法乱纪,纪律法律就无用,就会天下大乱。正是因为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宁可放弃他们认为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真理”,也要保护他们免受法律追究的私利,法律才有威慑力。
为什么我们的先人说人之初性本善呢? 三字经是写给孩子学的教材.可能仅仅是为了告诉孩子人性向善世界多美好吧.就如20年前我们也曾被教育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共产主义的.
现在想起来心都是灰暗的.所以应该给孩子多些阳光的东西.没有阳光也要积极地不断地追求快乐.
七宗罪的结尾引用了海明威的一句话:The world is a fine place and worth fighting for. 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暂时,前半句送给孩子,后半句留给自己.
参考资料: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189744&typeid=17
因为那些已经是丧心病狂了,早已没有了人性,怎么可能还会想起自己是人,应该具备人的本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