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安城南长安县杜曲镇少陵原畔。唐高宗总章二年(669),原葬于西安市东郊氵产河东岸白鹿原上的高僧玄奘法师的遗骨迁葬于此,并修寺建塔,以资纪念。寺被命名为"大唐护国兴教寺",为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首。之后千余年间,寺院香火极盛。现除玄奘、窥基、圆测三塔尚存外,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三塔品字排列,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灵塔,塔身通体用青砖砌成,作四角锥体,高21.04米,共5级,平面呈正方形,底层边长5米,塔面作仿木结构,用砖砌作扁柱、栏额及斗拱,均分作3间。塔檐叠涩砌出,檐下均饰两层菱角牙子。二层以上塔心实砌。玄奘塔造型庄重稳固,装饰简洁明快,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座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塔的底层北壁镶有唐文宗开成四年(839)刻的刘轲撰文《唐三藏大遍觉法师塔铭并序》。塔底层南面有拱形券洞。龛内有玄奘的泥塑像。玄奘塔左右各有较矮小的砖塔一座,均高7米,都是3级,底边长2米,分别为玄奘弟子窥基(西)和新罗王之孙圆测(东)的灵塔,造于公元682年和公元1115年,形式与玄奘塔略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