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介绍。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8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陆游(1125-1210),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杰出爱国诗人,也是诗史上最多产的诗人,今存诗9300余首。陆游生活在北宋后期至南宋前期,当时战争不断,江山支离破碎,百姓受苦深重。陆游的诗歌充分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荡着爱国忧民的激情,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陆游年轻时因触犯秦桧被黜之后,一如既往保持以身报国豪情;壮年之后仍致力于抗战立功、洗雪国耻。尽管到了82岁高龄,诗人的爱国热情依然没有一丝衰竭,直到临终时,写下传诵千古的绝唱——《示儿》。

参考资料:||

陸游﹝西元1125年─1210年﹞,南宋詩人、詞人。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後人每以陸游為南宋詩人之冠。

[編輯]

生平

陸游出身於一個由「貧居苦學」而仕進的世宦家庭。當時正值宋朝腐敗不振、屢遭金國﹝女真族﹞進犯的年代。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於襁褓中即隨家人顛沛流離,因受社會及家庭環境影響,自幼即立志殺胡﹝金兵﹞救國。

封建家庭雖帶給陸游良好的文化薰陶,尤其是愛國教育,但也帶來婚姻上的不幸。他20歲時與表妹唐婉結婚,夫妻感情甚篤,可是其母卻不喜歡唐氏,硬逼他們夫妻離散,唐氏改嫁。離婚後陸游非常傷痛,曾在31歲遊經沈園時,偶見唐琬夫婦,陸遊在沈園牆上寫了〈釵頭鳳〉詞以寄深情,此後多次賦詩懷念,直至75歲時還寫了有名的愛情詩〈沈園〉。

陸游29歲,赴臨安省試,名列第一。次年參加禮部考試,因名次居於主和派權臣秦檜的孫子之前,又因不忘國恥「喜論恢復」,爲秦檜所黜。檜死,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繼位,賜進士出身。後因力勸張浚北伐,發生部下將領不合的情況,再加上主和派阻饒,朝廷立即動搖,而陸游亦被冠上「交結臺諫,鼓唱是非,例說張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職。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戰將領王炎聘陸游至幕中襄理軍務,使陸游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軍旅生活使他的懷抱不禁為之一開,寫出了許多熱情奔放的愛國詩篇。「飛霜掠面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可說是他這一時期生活和心情的寫照。雖然陸游滿懷報國赤誠,但因朝廷腐敗,只求苟安無意進取,他復國的壯志一直無法得到伸展的機會。

淳熙二年﹝1175年﹞,范成大邀陸游入幕僚。陸與范素有詩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場禮數,以致引起同僚譏諷;又因復國抱負和個人功名長久無法得到伸展的空間,故常有較放縱輕佻的行為,被同僚指責為「不拘禮法,恃酒頹放」。於是陸游索性自號「放翁」,並在詩中自我嘲解。

之後歷經多次升降官職,在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之後的二十餘年,長期蟄伏在山陰老家農村。期間雖仍有向朝廷提出抗敵作戰的主張,但始終遭受非議。最後於在嘉定二年﹝1209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抱著未見國土收復的遺恨與世長辭,享年86歲。

[編輯]

詩詞

陸游一生力主北伐,雖然屢受主和派排擠打擊,但是他的愛國之念至死不渝。死前曾作〈示兒〉一絕:「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堪稱是最能表現陸游創作精神的代表作。

他的詩產量極多,至老仍然創作不懈。實際上創作了一萬多首,經他自己刪汰之後仍有九千三百多首。

詩大致可分為三期:

第一期為少年到中年﹝46歲﹞,時期最長但留存作品最少,約200首,因陸游將自己早期「但欲工藻繪」的作品刪除淘汰的關係。

第二期為46-54歲,詩約2400多首。此時期因深入軍旅生活,詩風變為豪放壯闊,愛國思想也更加提升。此一時期詩歌創作的成熟和豐富,奠定了他作為一代文宗的崇高地位。

第三期為蟄居家鄉到逝世,現存詩6500首。數量之所以較多是由於他晚年未暇淘汰的緣故。此時期與農民接觸較多,再加上宦海沉浮飽經憂患,並且其年事已高,因此風格轉為清曠淡遠的田園風格和蒼涼的人生感慨。

不過即使詩風前後轉變了三次,但是他詩中還是充滿強烈的愛國情感,這也是他最大的特色與傳頌千古的原因。其他也有較為平淡、清麗、甚至是奇譎的作品﹝詩集中有數百首記夢的詩﹞,不過那是少數。

《關山月》、《書憤》、《金錯刀》、《農家嘆》、《黃州》、《長歌行》等,均為其代表作。

另也工於詞,纖麗處似於秦觀,雄快處似於蘇軾,超爽處更肖辛棄疾。以《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卜算子》﹝驛外斷橋邊﹞等最為著名。

他的文學理論也具有相當影響力,主張詩文為發洩人心鬱悶的利器,又主張養氣以求工。

[編輯]

著作

《劍南詩稿》85卷

《渭南文集》50卷

《放翁逸稿》2卷

《南唐書》18卷

《老學庵筆記》10卷等。

其他尚有:

《放翁家訓》

《家世舊文》等。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跋傅给事帖》)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陆游在故乡山阴镜湖之滨闲居4年,屡次上书求职,最后才于乾道五年(1169)得一个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小官,其时已45岁。他迫于生计,不得不于次年远行入蜀就任。由于位卑职微,再加僻处山城,感到无所作为,但任期满后“归又无所得食”,不得不又上书求“捐一官以禄之,使粗可活”。乾道八年(1172)主战将领四川宣抚使王炎聘他为干办公事,延至幕中襄理军务。这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当时国防前线南郑(今汉中)一带。铁马秋风、豪雄飞纵的军旅生活,使陆游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可算是他这一时期生活和心情的写照。特别是当他看到川陕地势险要,民气豪侠,觉得可用关中作根本,以谋反攻收复失地。于是便向王炎陈进取之策,提出一些经略中原、积粟练兵的战略。他充满胜利的信心,认为“王师入秦驻一月,传檄足定河南北”。可是陆游的这一片报国赤忱,并不能实现。腐败的宋朝廷,只求苟安,无意进取,致使将士闲置前线,“报国欲死无战场”。不久,宋朝廷将王炎召回,随即罢免,陆游也改任成都府安抚司参议官。他只好抱著「不见王师出散关”和“悲歌仰天泪如雨”的激愤心情,眼看著收复中原的希望破灭。此后,陆游又在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自称“身如林下僧”,抗战复国的壮志一直得不到伸展的机会。

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陆与范素有诗文之交,因此不甚拘守官场礼数,以至引起了同僚讥议;又由于陆游的复国抱负和个人的功名事业长久得不到伸展,常以“脱巾漉酒,拄笏看山”为自得,甚至在琵琶腰鼓、舞衫香雾中寻求精神遂又麻醉,被同僚指责为“不拘礼法,恃酒颓放”。于是陆游索性自号“放翁”,并在诗中这样解嘲道:“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从此,“放翁”便和他的诗名同著于世。

陆游在川陕 9年,祖国的山川形势、风土民情丰富了他的生活体验。特别是在南郑前线,他接触到许多边防战士和“忍死望恢复”的“遗民”,使他的精神境界不禁大开,并将许多富有生活实感的爱国激情倾注于诗。这是他创作上收获最多的时期。陆游对这一创作阶段很珍视,觉得“诗家三昧忽见前”,于是将全部诗作题名为《剑南诗稿》。

淳熙五年(1178)春,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不辞辛苦,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因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已经62岁,才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他赴京受命,写了有名的七律《临安春雨初霁》,其中“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两句,得到孝宗的激赏,但孝宗并不了解陆游的真正抱负,只叫他到严州后,“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新职虽然不合陆游素志,但他还是勤勉从事,正如诗中所说:“忧民怀懔懔,谋己耻营营。”他在任上,力求“宽期会,简追胥,戒兴作,节燕游”,因此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为他立碑,并为他曾经作过严州太守的高祖陆轸立祠,以纪念他们祖孙二人。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主要词作】

卜算子咏梅 秋波媚(秋到边城角声哀)

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 谢池春(壮岁从戎)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钗头凤(红酥手)

鹊桥仙(茅檐人静) 鹧鸪天(懒向青学种瓜)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