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城区彩石镇南,一个仅80余户人家的小村里,到处翻腾着泉水的欢乐:田间地头、房舍四周、简陋的院子里、孩子们玩耍的门口……泉水随处可见。这个小村,甚至以泉命名,它就是玉河泉村。
泉水小村相映成趣
玉河泉村四面环山,它像一个不闻世事的隐士,躲在峰峦叠嶂深处,自得其乐,安详自在。
我们沿着一条窄窄的山路走进一条窄窄的山峪,峪里的果树、青草茂密拥挤,各自炫耀着自己的绿。然而再绿,也绿不过峪里的泉水。泉水潺潺淙淙,绿得透明,映出人的脸都是碧绿色的美丽清爽。
老乡告诉我们,这条小山峪其实叫巨野河,河里的水就是从玉河泉村流出来的。玉河泉村里的玉河泉是济南新七十二名泉之一,玉河泉泉群由八个大泉和无数个小泉组成,这些泉遍布在村里的每个角落,沿着山峪流出村外,顺巨野河而下,进入狼猫山水库。
来到玉河泉村村口,便听见哗哗的水声。这个小村里到处都是湿漉漉的,路边的草丛里、小径的石板缝里,甚至连躺着打呼噜的小花猫的毛发里,似乎都在滋滋地向外吐着水泡。整个小村清新干净,像被水洗过。
循着水声,我们来到村里。水声越来越大,在一条约两米深的小峪里,泉水像瀑布般倾泻而下,翻腾的水花正在欢快放肆地跳跃着,溅得我们满脸满身都是。这突然的景象让我们呆住了,接着便听见同伴大喊一声,甩掉鞋子,“扑楞扑楞”地跳进这清凉碧绿的泉水里。
村长韩照和告诉我们,这就是玉河泉里流出的泉水。在泉水里泡够了,我们沿着小峪继续前行。韩照和说,玉河泉群以玉河泉为主,还包括了牛头泉、响呼噜泉、晴天泉、院内泉、西老泉、东老泉等,这些泉水汇集成小河,象一条玉带般绕村一周,再流向巨野河。因此村里有“一泉成河”的说法。
在一个农家小院里,我们看到了那眼院内泉。院内泉被主人用砖砌成了一口小井,井底的水约有30厘米,清澈见底。女主人告诉我们,自打她记事以来,它从未干涸过。
村里的每个泉都有特殊的意义,因此被村民们冠以不同的名称。例如响呼噜泉,它在玉河泉的南边,因为泉水涌出的声音像打呼噜一样响亮而得名。更有意思的还有晴天泉,它总是在白天的时候流淌得很欢畅,而一等到太阳下山便很不情愿地往外冒水泡,一副吝啬的样子。
玉河泉群的前世今生
玉河泉村里这些泉不但“性格活泼开朗”,“外貌碧玉隽秀”,而且“身世”也源远流长。
村里的退休老教师、65岁的毕玉孝可是个文化人。说起玉河泉的“身世”和历史,恐怕没人比他更熟悉了。
毕老师告诉我们,玉河泉最早叫榆科泉。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曾有关于“巨合水”的记载:“巨合水源于鸡山之西南50里,榆科泉”,“泉水来自百米岩层下,甘甜醇厚,酷似圣水也”。文中所提的巨合水就是现在的巨野河,榆科泉即玉河泉。
当时,玉河泉分山上、山下两个泉眼,山下泉眼大,山上泉眼小,山下泉眼即如今我们看到的玉河泉。山顶的那个泉眼相传在唐朝时被唐太宗御封为“拔槊泉”,两泉为同一泉脉,堪称“姊妹泉”。
榆科泉在明朝时曾改名为“鱼河泉”。相传元末,朱元璋部与元朝军队激战山东,山东百姓死伤无数,三户人家逃到玉河泉村落户。他们饮用榆科泉里的水。谁知在挖除井底淤泥时,竟然挖出三条小鱼。他们看到小鱼高兴的不得了,认为鱼儿象征着他们的生活从此年年有余,因此,他们便将其改名为鱼河泉。
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安家落户,形成了这样一个小村落。到了清朝,人们已经发掘出八处大的泉眼,还有小泉眼不计其数。众多泉水汇成小河,像一条玉带环抱着村子,滋养着这里的人们,因此人们将其改称为玉河泉。
猪拱鸡刨觅得两泉
说完了村里的泉,再说说村外的泉。
玉河泉村外不远处的巨野河里有两个值得一说的泉眼,一个叫做猪拱泉,另一个则叫做鸡刨泉。这俩泉光听名字,就觉得有意思。关于它们的传说就更有意思啦!
相传,秦王李世民率大将秦琼、尉迟恭征讨王世充,路经巨野河。当是正值六月大热天,大军人困马乏,口渴难当。李世民便令军士解鞍小憩,寻找水源解渴。结果找来找去也没有找到,大家都很丧气。李世民一时也没了辙,干脆席地而坐,闭目养神。突然间他听见鼓声大作,战马嘶鸣。“糟了,莫不是敌兵来了?”李世民提着兵器就站了起来,往远处一看,竟然发现有一只猪和一只鸡,正在一拱一刨,叫声不止,忙得热火朝天。走近一看,猪拱和鸡刨处竟然有两股细细的泉水涌了出来,由浊变清,由细变粗。原来此处东山有猪、西山有鸡,因尉迟恭躁渴难耐,一时性起,挥鞭击山,惊动了猪、鸡二神,二神前来救驾。李世民大喜,便说:“猪首攻,鸡尾攻”。这就成了如今的“猪拱泉”和“鸡刨泉”。
去玉河泉村可这样走
玉河泉村在历城区彩石镇南。
自驾车,可沿旅游路东行,行至彩石西路向南,途经徐家场水库。水库南500米便是玉河泉村。
若乘坐公交车,可从洪家楼广场乘坐3路车,到达终点站虎门下车,再向南走约2公里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