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的前因后果.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体化的政治军事集团的产生

斯大林积极和美国展开“冷战”对抗,其本意是想通过“冷战”,斗败美国,把苏联模式推向世界更广阔的国家和地区。但是实际的结果却走向斯大林主观愿望的反面,在这场长达40多年的集团对抗中,苏东国家在意识形态、价值观、社会制度和对外战略等方面全面失败。随着“冷战”的结束,斯大林模式也被历史所淘汰。本书揭示出,历史所演绎的是斯大林模式的国家进行“冷战”对抗的逻辑结果。

造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原因是斯大林提出“两个阵营”的理论,并始终贯彻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方针、政策。

斯大林为了和美国及西方国家进行集团对抗,强使东欧各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结成政治军事集团。这种政治军事集团的紧密度和一体度,超越了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政治军事集团;这个政治军事集团中的成员国,丧失了很大部分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自主权,某种意义上沦为苏联的准加盟共和国,只能和苏共、苏联同命运、共进退。这种局面是苏联为了和美进行集团对抗而造成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斯大林明确要把东欧地定为苏联的势力范围,作为苏联西部的安全屏障,但是斯大林有两基本原则:一是维持雅尔塔协定中的东西方划分;二是不把苏联模式推广到东欧各国。

斯大林把维持雅尔塔协定的东西方划分,作为奉行大国合作政策的重要内容。

1944年10月,英国首相丘吉尔访苏。丘吉尔、艾登和斯大林、莫洛托夫会谈时,就巴尔干地区势力范围最后商定:两国在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的比例为,苏联80%对英国20%;南斯拉夫为50%对50%;希腊为英国90%对苏联10%。这种比例在各国政府成员组成中也有所体现。会谈中,丘吉尔说欧洲小国对布尔什维克革命怕的要死;整世界都因“世界革命”而吓的发抖。斯大回答:苏联无意在欧洲发动布尔什维克革命。从斯大林、莫洛托夫同丘吉尔、艾登的会谈及达成的协议来看,苏联要把除希腊以外的巴尔干地区变为苏联的势力范围是确定疑的;但另一方面,苏联的扩张是有限度的,即到此为止,不去触动传统的资本主义欧洲。以后的事实也正是这样在的里雅斯特问题上,斯大林基本上奉行这一原则,严厉批评“南斯拉夫领导为占领这个同意大利有争议的地区,而力图将苏联置于与英、美对抗的地位。”

斯林的另一条原则是不强令东欧各国搬移苏联模式。

1945年3月17日,设在伦敦的捷克斯洛伐克流亡政府总理贝奈斯访问莫斯科,就战后捷克国家的重建和前景问题,同斯大林举行会谈。斯大林表示:苏联无意推行沙皇俄罗帝国的泛斯拉夫主义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已没有现实的基础;斯拉夫诸国为确保安全,历来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这方面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特别重大。斯大林还说:“人担心苏联想使欧洲布尔什维克化,他本人也理解贝奈斯可能有同样的疑虑,但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苏联政府按现实情况调整它的政策,各国共产党将要变成关心本国民族利益的政党。”斯大林还曾当着贝奈斯的面,对捷共领导人哥特瓦尔德和斯兰斯基说:“当然,我希望你们像学习别国经验那样学习我们的经验。不过,别再犯我们犯过的错误。千万别忘记,你们得到的一笔遗产和我们的不同,在许多方面比们的还要幸运。你们应该寻找自己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照你们自己的方法走下去。”

当然,斯大林的这两条原则,后来使不出现“冷战”,也可能发生变化,但是无论怎样,战后初期的斯大林,并不想把东欧各国和苏联绑成铁板一块的集团。本书关于情报局成立过程中,斯大林对情报局目标定位的前后变化,也印证了这点。

战争后期,斯大林已开始酝酿建立苏共和东欧各国共产党之间联系的某种组织。1945年4月,斯大林十分欣赏和赞同南拉夫共产党领导人铁托关于建立各国共产党之间协商组织,以交流经验的建议。1946年春,匈牙利共产党书记拉科西、南共领导人铁托、保加利亚共产党领导人季米特洛夫秘密访问莫斯科,他们同斯大林会谈时,达成了建立各国共产党情报局的共识。斯大林同时表示:“不会恢复共产国际的旧形式;”“不会束缚各国共产党的自由。同斯大林就关于成立共产党情局的谈话,铁托在自己的记事手稿中清楚地写着:一、情报局不能对某些党发布命令;不能采取惩罚性措施;二、情报局应当严格考虑个别国家的特殊性。可见至1946年,关于情报局的职能,斯大林的基本构想是:它不是对各国共产党有约束性的国际共产党组织。

1947年春,波兰工人党中央总记哥穆尔卡访问莫斯科。斯大林提出由几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创办一种情况通报性刊物,以探讨各国党所面临的问题,互通情报,交流经验。哥穆尔卡为赞同,只提出一点意见:这个刊物不必设总编辑;在刊物上发表的材料,必须经过自己党的领导同意。斯大林完全接受哥穆尔卡的意见。至此仍然表明,斯大林要建立一个新的共产党国际性组织;这个国际性组织的功能,不是共产国际的翻版。而且,这都是在伊朗问题、土耳其问题、丘吉尔富尔顿演说之后。

同年7月,哥穆尔卡代表波兰工人党向苏、南、捷、保、匈、罗、法、意等8国共产党发出邀请信:“为了讨论欧洲兄弟党面临的问题,有必要召开一些共产党参加的局部性情报会议。”邀请信特别说明:“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了交换一些有关国家形势的情报和交流意见,------没有建立某种国际工人运动机构的目的。”让波兰工人党出头发起邀请,当然是斯大林的主意。斯大林也已计划好,乘机成立共产党情报局,但有意向穆尔卡隐瞒了这一目的。哥穆尔卡是直到9月22日会议正式开始之后,才明白斯大林的真正目的是过这次会议,成立一个各国共产党的国际协调中心。哥穆尔卡觉得自己像当头挨了一棒,被斯大林捉弄了,因而十分气愤。哥穆尔卡召集参加会议的波兰党中央政治局委员开会,说:斯大林根本没有谈过成立情报局的事,他也反对成立情报局,“现在唯一可行的办法只有辞职。”在其他政治局委员的劝说下,哥穆尔卡虽不公开提出辞职,但声明“辞职问题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从情报局成立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东欧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都有着按本国的实际情况探索自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愿望;对成立情报局,不少党持有保留态度,经过苏共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强迫各国党就范,哥穆尔卡仍然倔强地不肯俯首。

后面接着看链接吧

参考资料:http://www.ewen.cc/qikan/bkview.asp?bkid=7021&cid=11856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