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考研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1-27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公共课的复习相信就不要说了.首先要选择你要报考的学校和具体专业,查找人家的招生简章和招生信息,了解所考的专业课和参考书.接下来的复习就看自己了.我也是自动化专业,也要考研.如果有必要可以与我联系.QQ:***********.email:leibo1008@yahoo.com.cn

自动化发展

plc在向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plc始终处于工业控制自动化领域的主战场,为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控制设备提供非常可靠的控制方案,与dcs和工业pc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同时,plc也承受着来自其它技术产品的冲击,尤其是工业pc所带来的冲击。

目前,全世界plc生产厂家约200家,生产300多种产品。国内plc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如siemens、modicon、a-b、omron、三菱、ge的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plc生产厂家约有三十家,但都没有形成颇具规模的生产能力和名牌产品,可以说plc在我国尚未形成制造产业化。在plc应用方面,我国是很活跃的,应用的行业也很广。专家估计,2000年plc的国内市场销量为15(20万套(其中进口占90%左右),约25(35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约为12%。预计到2005年全国plc需求量将达到25万套左右,约35(45亿元人民币。

plc市场也反映了全世界制造业的状况,2000后大幅度下滑。但是,按照automation research corp的预测,尽管全球经济下滑,plc市场将会复苏,估计全球plc市场在2000年为76亿美元,到2005年底将回到76亿美元,并继续略微增长。

微型化、网络化、pc化和开放性是plc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基于plc自动化的早期,plc体积大而且价格昂贵。但在最近几年,微型plc(小于32 i/o)已经出现,价格只有几百欧元。随着软plc(soft plc)控制组态软件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安装有软plc组态软件和pc-based控制的市场份额将逐步得到增长。

当前,过程控制领域最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ethernet技术的扩展,plc也不例外。现在越来越多的plc供应商开始提供ethernet接口。可以相信,plc将继续向开放式控制系统方向转移,尤其是基于工业pc的控制系统。

三、 面向测控管一体化设计的dcs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问世于1975年,生产厂家主要集中在美、日、德等国。我国从70年代中后期起,首先由大型进口设备成套中引入国外的dcs,首批有化纤、乙烯、化肥等进口项目。当时,我国主要行业(如电力、石化、建材和冶金等)的dcs基本全部进口。80年代初期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同时,开始了研制国产化dcs的技术攻关。

近10年,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国dcs系统研发和生产发展很快,崛起了一批优秀企业,如北京和利时公司、上海新华公司、浙大中控公司、浙江威盛公司、航天测控公司、电科院以及北京康拓集团等。这批企业研制生产的dcs系统,不仅品种数量大幅度增加,而且产品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在2001年全国应用的4426套dcs系统中,国产dcs系统为1486套,占35%。短短几年,国外dcs系统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不再出现。这些专业化公司不仅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积累了发展的资本和技术,同时使得国外引进的dcs系统价格也大幅度下降,为我国自动化推广事业做出了贡献。与此同时,国产dcs系统的出口也在逐年增长。

虽然国产dcs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国外dcs产品在国内市场中占有率还较高,其中主要是honeywell和横河公司的产品。我国dcs的市场年增长率约为20%,年市场额约为30(35亿元。由于近5年内dcs在石化行业大型自控装置中没有可替代产品,所以其市场增长率不会下降。据统计,到2005年,我国石化行业有1000多套装置需要应用dcs控制;电力系统每年新装1000多万千瓦发电机组,需要dcs实现监控;不少企业已使用dcs近15(20年,需要更新和改造。所以,今后5年内dcs作为自动化仪表行业主要产品的地位不会动摇。

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dcs市场状况如下:

⌒突⒍嘌c化和开放性是未来dcs发展的主要方向。目前小型dcs所占有的市场,已逐步与plc、工业pc、fcs共享。今后小型dcs可能首先与这三种系统融合,而且“软dcs”技术将首先在小型dcs中得到发展。pc-based控制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中小规模的过程控制,各dcs厂商也将纷纷推出基于工业pc的小型dcs系统。开放性的dcs系统将同时向上和向下双向延伸,使来自生产过程的现场数据在整个企业内部自由流动,实现信息技术与控制技术的无缝连接,向测控管一体化方向发展。

四、 控制系统正在向现场总线(fcs)方向发展

由于3c(computer、control、communication)技术的发展,过程控制系统将由dcs发展到fcs(fieldbus control system)。fcs可以将pid控制彻底分散到现场设备(field device)中。基于现场总线的fcs又是全分散、全数字化、全开放和可互操作的新一代生产过程自动化系统,它将取代现场一对一的4(20ma模拟信号线,给传统的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体系结构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根据iec61158的定义,现场总线是安装在制造或过程区域的现场装置与控制室内的自动控制装置之间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现场总线使测控设备具备了数字计算和数字通信能力,提高了信号的测量、传输和控制精度,提高了系统与设备的功能、性能。iec/tc65的sc65c/wg6工作组于1984年开始致力于推出世界上单一的现场总线标准工作,走过了16年的艰难历程,于1993年推出了iec61158-2,之后的标准制定就陷于混乱。2000年初公布的iec61158现场总线国际标准子集有八种,分别为:

类型1 iec技术报告(ffh1);

类型2 control-net(美国rockwell公司支持);

类型3 profibus(德国siemens公司支持);

类型4 p-net(丹麦process data公司支持);

类型5 ffhse(原ffh2)高速以太网(美国fisher rosemount公司支持);

类型6 swift-net(美国波音公司支持);

类型7 worldfip(法国alsto公司支持);

类型8 interbus(美国phoenix contact公司支持)。

除了iec61158的8种现场总线外,iec tc17b通过了三种总线标准:sds(smart distributed system);asi(actuator sensor interface);device net。另外,iso公布了iso 11898 can标准。其中device net于2002年10月8日被中国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2003年4月1日开始实施。

目前在各种现场总线的竞争中,以ethernet为代表的cots(commercial-off-the-shelf)通信技术正成为现场总线发展中新的亮点。其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能否出现全世界统一的现场总线标准;

(2)现场总线系统能否全面取代现时风靡世界的dcs系统。

采用现场总线技术构造低成本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促进现场仪表的智能化、控制功能分散化、控制系统开放化,符合工业控制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国家在“九五”期间为了加快现场总线技术在我国的发展,重点放在智能化仪表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开发和工程化上,补充和完善工艺设备、开发装置和测试装置,建立智能化仪表和开发自动化系统的生产基地,形成适度规模经济。2000年,“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和“现场总线智能仪表研究开发”两个项目相继完成。这两个项目以及先期完成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开发”项目,针对国际上已经出现的多种现场总线协议并存的局面,重点选择了hart协议和ff协议现场总线技术攻关。

总之,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在经历了基地式气动仪表控制系统、电动单元组合式模拟仪表控制系统、集中式数字控制系统以及集散控制系统(dcs)后,将朝着现场总线控制系统(fcs)的方向发展。虽然以现场总线为基础的fcs发展很快,但fcs发展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统一标准、仪表智能化等。另外,传统控制系统的维护和改造还需要dcs,因此fcs完全取代传统的dcs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同时dcs本身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可以肯定的是,结合dcs、工业以太网、先进控制等新技术的fcs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工业以太网以及现场总线技术作为一种灵活、方便、可靠的数据传输方式,在工业现场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并将在控制领域中占有更加重要的地位。

五、 仪器仪表技术在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方向发展经过五十年的发展,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生产、科研、营销体系。现有各类仪器仪表企业6000余家,年销售额约1000亿元,成为亚洲除日本之外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据海关统计,除去随成套工程项目配套引进的仪器仪表不计,去年进口各类仪器仪表近60亿美元,约占我国仪器仪表工业总产值的50%。但目前我国仪器仪表行业产品大多属于中低档水平,随着国际上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微型化的产品逐渐成为主流,差距还将进一步加大。目前,我国高档、大型仪器设备大多依赖进口。中档产品以及许多关键零部件,国外产品占有我国市场60%以上的份额,而国产分析仪器占全球市场不到千分之二的份额。

2001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十五”计划纲要首次提出“把发展数控机床,仪器仪表和基础零部件放到重要位置,努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2001年8月,国家计委把仪器仪表明确列为国民经济重要技术装备,国家经贸委制定并公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五”规划,确立了6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

1.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全开放分散控制系统及智能仪表;

2.新型传感器;

3.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与执行机构;

4.环境与污染源监测仪器及自动监测系统;

5.城市污水处理利用成套工艺设备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6.炼钢转炉煤气净化回转成套装置中的仪表自动化控制系统。

根据仪器仪表行业的预测,“十五”期间我国仪器仪表市场大致是:2002年1628亿,2003年1790亿,2004年1969亿,2005年2165亿。五年间,平均年市场容量为1806亿(相当于220亿美元),其中工业自动化仪表和控制系统占41%、科学测试仪器占25%、医疗仪器占17%、其它占17%,平均年增长率将不会低于10%。

今后仪器仪表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仪器仪表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产生智能仪器仪表;测控设备的pc化,虚拟仪器技术将迅速发展;仪器仪表网络化,产生网络仪器与远程测控系统。

参考资料:http://bbs.kye.cn/read.php?tid=15575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