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穿衣服,是冬季预防感冒的第一要诀。可仅靠多穿衣来预防效果并不好,于是有些父母想出了一种方法——使用各种方法给孩子的生活环境和使用物品清毒。在没有或存在少量细菌的环境下,孩子应该安全了吧!
免疫系统启动医学专家认为:让孩子生活在过度洁净的环境中,反而更爱得病。在呼吸道疾病高发的季节,还是以自然换气为预防办法更有效。
盲目追求无菌往往造成反效果
1、从环境角度讲,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有各种各样的生物体存在的,每种生物都在正常的生物链上生存,如果滥用消毒药物人为地把这种正常的链打破,对人的生存环境反而是不利的。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干净”无菌环境中的孩子,一出门肯定要生病,因为他身体的免疫系统根本没有启动,一到自然环境中就不能适应,跟新生儿一样脆弱了。
2、从疾病的角度来看,医生讲究的是有病治病,没病防病。但是如果把正常的环境破坏了,很可能导致疾病。比如正常的菌群如果被消毒用品杀没了,不利的菌群就会因为没有天敌而开始迅速地繁殖,或者出现变异,出现这种新问题之后,现有的药物可能就会失去效力,没有用处了。所以日常用具、家具等用清水擦洗就好,不要盲目追求无菌。
开窗通风和洗手是最好的“消毒”
对空气进行消毒,只有在当有经空气传播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流行的时候才需要进行,而且消毒的地点应该是在有一定人群活动的地方,比如:会议室、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但是对家庭来说基本用不着。除非是家里来访的客人非常多的时候,如果对客人的健康状况不是很放心,可以对客人用的用具进行一定范围的消毒。但更主要或者说更好的消毒方法应该依靠空气的交换,就是开窗通风,用交换、对流来清洁空气,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
强劲免疫力是锻炼出来的
孩子的免疫力需要锻炼。那些学校离家比较远,每天都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挤公车上下学的孩子都比较不容易感冒。就是因为他们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而且经常接受冷空气等刺激,让身体变得结实,不像一些孩子,稍微脱件衣服就感冒。
父母要帮助孩子找到正常的适合他们生长的环境。饮食要有营养,注意劳逸结合,同时要注意让孩子保持良好的心境,总是哭哭啼啼的宝宝抵抗力往往都很弱。父母自己的心态要端正,对待一些问题的看法应该更科学,比如凡事都不能绝对,像一些针对衣物等的消毒剂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像过氧乙酸、含氯的消毒剂等最好少用,因为它们的用法一般都比较复杂,而且使用过度对大气、水源都可能造成污染,还容易造成孩子误服,家里尽量少用的好。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以吃药来预防疾病也不是种好方法,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些副作用,而且预防疾病的药几乎是不存在的。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拼命吃,吃多了孩子也容易出现不舒服。
玩泥巴、在草地上打滚、捉蝌蚪、堆城堡、挖洞穴、捉虫子等这些现代家长认为“脏兮兮”的游戏可以让孩子远离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王秋萍教授提醒:太干净的孩子易生病。
“白领”孩子易过敏
记者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发现,过敏性鼻炎患儿明显增加,据医生介绍,都市白领子女过敏性鼻炎占很大比例。家长特别讲究卫生,孩子接触的玩具、吃的水果都经过严格消毒,室内一尘不染。因为害怕传染疾病,也很少带孩子到户外游戏。医生认为这些娇宝宝接触的环境太干净了,身体反而对外界失去了抵抗力。
“卫生学说”:太干净不好
王教授说,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是同一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卫生学说”认为:卫生条件的改善,使得人类居住环境过于清洁,特别是儿童接触病原微生物的机会明显减少,导致哮喘和过敏症发病率增高,发达国家在过去30年中过敏性鼻炎上升了100%。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来自大家庭的孩子、早期入托的孩子、曾感染结核或麻疹的孩子,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率低。这是由于在托儿所或在大家庭中彼此接触,使小儿得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多。相反,接触感染源或呼吸道感染越少,其变态反应疾病发病率越高。
“感染”是把双刃剑
最新观点认为,过敏性鼻炎、哮喘与人体免疫Th细胞亚群比例失调有关。人出生后,接触细菌,才产生调节免疫抗感染功能的Th1免疫系统,人体自身同时具有调控变态反应的Th2系统。正常情况下,Th1与Th2系统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如果感染了细菌和病毒就会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Th1反应;如果此类感染减少会导致机体Th1反应减弱,同时Th2反应相对增强,机体就容易发生过敏和变态反应性疾病。孩子的免疫系统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一次次被“侵犯”后才逐渐完善的。而家长总以为环境越洁净越好,殊不知病原体会让人生病,同时也能“刺激”人体自身的防御系统健康发展。如果孩子一直处于过于洁净的环境中,免疫系统根本没启动,会像新生儿一样脆弱。
过敏性鼻炎、哮喘与遗传有关,当父母有过敏性鼻炎、哮喘而孩子还没患病时,就应该让孩子尽早接触过敏原,以增强机体免疫反应。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尽情地玩“脏兮兮”的游戏!孩子身体接触了大量外界物质,其免疫系统就会及早地把这些外界物质当做“老熟人”,不加排斥,也就能避免过敏的发生。
参考资料: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