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位于河北省西南部,东、北、西三面与邢台县毗连,南与沙河县为邻。面积132.8平方公里。距省会石家庄120公里。
邢台市在春秋时期曾为古邢国之都邑(见《中国历史地图集》)。战国时期,赵成侯据邢,在此高筑檀台(《史记赵世家》:“成侯二十年,魏献荣椽,因以为檀台”)。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以此为古邢国地并筑有檀台,遂将龙冈县改称邢台县,治在今市。1945年曾设为邢台市,即以县名为市名。1949年建国前夕降为镇。1953年再次设市,仍沿用原名至今。
今市境,在春秋时期先是邢国辖域,并为其都邑(《太平寰宇记》载:“古邢国,今州城内西南隅小城是也。”公元前661年,强狄犯邢,邢即迁都于今邢台县西境之浆水村附近,称夷仪城);邢灭属卫,后又为晋地。战国时为赵国地。秦代在此置信都县,属邯郸郡(见《秦集史》);秦末,项羽立张耳为常山王,治信都,并更名襄国。西汉时改置为襄国县,属冀州赵国。今市境虽为襄国县辖地,但并非县治(当时县治在今邢台县百泉村)。东汉时,仍为襄国县辖地,先属冀州赵国,后改隶冀州赵郡。三国、魏时继为襄国县辖域,属冀州广平郡。东晋、十六国时,于前赵光初二年(公元319年)石勒称王(即后赵),建都于今市内,并扩建为大城,称为建平城(因改年号为建平,还俗称“卧牛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襄国县治迁至今市内,初属司州广平郡,后改隶北广平郡;北齐时又属广平郡;北周时更隶襄国郡,并为郡治(即今市内)。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襄国县更名龙冈县,属襄国郡(开皇三年改隶洺州,十六年属邢州,大业三年废邢州复为襄国郡),今市境即为龙冈县辖地,并为郡、县治所。唐及五代,仍为龙冈县辖地,属邢州(唐代曾一度改隶钜鹿郡),并为州、县治。宋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龙冈县改名邢台县,属河北西路信德府;入金后,改隶河北西路邢州,今市境仍为府、州、县治所。元代,邢台县属顺德路(先为府),明、清属顺德府,今市境一直为路、府、县治。民国时期仍为邢台县治,初属直隶省冀南道(后改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六年(公元 1937年)初属河北省十五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今市境(即当时邢台县城)为日寇侵占。1939年以后,为我太行区辖境。 1941年创立晋冀鲁豫边区,辖太行区,市境即为太行区之六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2月将邢台县城设为邢台市,属太行区一专区。1946年5月,改为太行区直辖。1948年1月,又降为县级市,属太行区一专区,同年9月再次改为太行区直辖。1949年3月又降为县级市,不久即撤销,改为邢台县辖镇;同年8月,随邢台县划归河北省邢台专区,并为区、县驻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为邢台专区和邢台县驻地。1953年12月再次设市,为河北省直辖,继为邢台专区和邢台县驻地。1958年4月28日,撤销邢台专区,改归邯郸专区;同年12月20日,撤销邢台市并入邢台县为镇。1960年5月3日随邢台县又改为邯郸市辖。1961年7月9日析邢台县复设邢台市,改隶邢台专区(同年复设)。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邢台市。1983年1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升为省辖市。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南宫、沙河2个县级市,桥西、桥东二区和内邱、临城、柏乡、宁晋、隆尧、平乡、任县、南和、广宗、威县、临西、巨鹿、邢台县、新河、清河15个县。
崆山白云洞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临城县中部,北距石家庄市80公里,南距邢台市50公里,她西依巍巍太行,东邻一望无际的华北大平原,所处位置,优越无比。崆山白云洞风景区是集洞、山、水、原始森林及人文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邢台峡谷群位于邢台市西南路罗镇,距邢台市62公里,游览面积18平方公里,由24条峡谷组成,其中千米以上的达8条之多,具有狭长、陡峻、深幽、集群、赤红五大特点,形成了垄断性的石英砂岩峡谷群,成为八百里太行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世界奇峡”。
秦王湖位于沙河市西30公里处,距邢台市50公里。湖四周奇峰回列,山岳、湖泊、沟谷相得益彰,有“三峡四沟五十景”,狮子峰、秦王峰、五仓峰、老君台、漆泉寺、等各具特色。
秦王湖是隋末唐初秦王李世民大战刘黑闼起义军之处。此地有许多关于李世民的传说和故事
扁鹊庙又名鹊山庙,鹊王庙,始建于汉朝。位于内邱县城西21.8公里处,是内邱县历史悠久、盛名于世的一处古代建筑。《顺德府志》记载“鹊山庙者,祀扁鹊也。”扁鹊,姓秦名越人,春秋战国时代渤海鄚州人,他首创了“望、闻、问、切”中医诊断方法,著有《难经》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