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环境的影响(自然,社会...)不大,无关大局.
由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与大范围气候不同的贴地层和土壤上层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根据下垫面类别的不同,可分为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湖泊小气候等等。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小气候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站网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对小气候研究必须专门设置测点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的小气候考察。
2)差别大,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 N.
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例如:城市中合理植树种花,绿化庭院,改善城市下垫面状况,可以使城市居民住宅区或工厂区的小气候条件得到改善,减少空气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