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
伊索,约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
伊索寓言:原书名为《埃索波斯故事集成》,其故事流传于民间,到公元前三世纪成书。相传其中故事是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所做,"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
伊索,生于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寓言家,传说他是个奴隶,后获得自由,因“亵渎神明”终遭杀害。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喻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现在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可以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集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地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平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涵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而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这与后代寓言形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
伊索寓言》产生于希腊的古典时期,很长一段时间曾被认为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结构短小精悍,其内容博大丰满。既有深刻丰富的思想性,又有形象生动的艺术性。适宜任何年龄的读者阅读,寓永恒真理与短小故事之中,是一部轻松且充满哲理的永世相传之佳作。
在人类社会还没有用法典来评判是非的历史时期,《伊索寓言》中的道德准则便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甚至起到了代替法律的作用。
读《伊索寓言》不仅能使人明辩真善美与假恶丑,还能增长智慧丰富头脑,更能从中得到巨大的艺术享受。
相传此书由公元前6世纪一个被释放了的后被摔死的奴隶所作,实际上它包含着不同时代的许多人的整理与加工。
美国财阀摩根出钱搜集的欧洲古代手稿,其中有一卷古希腊文的,是公元二世纪之物,据考证,作者是一个懂希腊文的埃及人。手稿的内容全是有关寓言家伊索的轶事,从他卖身为奴起,直到被特尔费人害死为止,共有轶事一百四十二则,等于是一篇完整的伊索传记。
这些轶闻与《伊索寓言》不同。《伊索寓言》,是他讲给别人听的故事;伊索轶事,则是别人所讲的关于伊索的故事。
这一些关于伊索的轶闻手稿,也象《伊索寓言》本身一样,流传下来的很多,彼此大同小异,都是各人根据别人的口授资料,以及自己听来的,集中在一起来写成的。因此有些搜集的资料较多,有些则很简略。现存最完备的,要算摩根藏书楼所收藏的这一份了。它所纪录的一百四十二则伊索轶闻,差不多应有尽有。凡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都一起收集在内了。
伊索的传记资料,可靠的并不多,因此这些与他有关的轶事,我们又不便真的看作是他的传记,只能当作是关于他的传说而已。
这些轶事,也象他所说的寓言,全是充满了可喜的机智的。以下就是一例。
有一天,伊索的主人对伊索说:“到公共浴室里去看看,今天就浴的人多不多。”
伊索走到公共浴室去看,见到里面的人非常多。他发现浴室门口有一块大石,碍手碍脚,也不知是谁放在那里的。出进的人,偶不小心,就要给这块石头绊倒。他们总是将那个放石头在这里的人咒骂一句,然后爬起身走开,从没有人动手将这块石头移开。
伊索站在那里好笑时,忽然又见到有一个人被石头绊倒了,他也骂了一句“哪个该死的将石头放在这里!”可是爬起身后,却动手将石头移开,然后再走进去。
伊索就回去对主人说:“今天浴室里只有一个人。”
主人听了大喜,“只有一个人吗?那真是好机会,可以舒舒服服的入浴一次了。”他吩咐伊索赶紧收拾衣物跟他去。可是到了浴室,发现里面挤满了人,因此,他向伊索责备道:“里面这么多人,你为什么告诉我说只有一个人?”
伊索就将他在浴室门口所见的情形告诉主人,认为别人被石头绊倒,只晓得骂人,从不想到将石头搬开。只有一个在绊倒之后,想到将石头搬开。以免再绊倒别人,“因此我认为只有他才配称得起是一个人,我一点也不曾说谎。
明译本的《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传入我国很早,在明朝就有了中文译本。除了佛经以外,这怕是最早的被译成中文的外国古典文学作品了。据日本新村出氏的研究,明朝所刊行的《伊索寓言》译本,从事译述的是当时来中土传教的耶稣会教士。这是由华名金尼阁的一位比利时教士口述,再由一位姓张的教友笔录的。书名并不是《伊索寓言》,而是《况义》。况者比也譬也,汉书有“以往况今”之语。这书名虽然够得上典雅,可是若不经说明,我们今日实在很难知道它就是最早的《伊索寓言》中文译本。
据新村出氏的考证,《况义》系于明朝天启五年、即公元一六二五年在西安府出版,现在仅知法国巴黎图书馆藏有两册钞本,所以不仅见过这书的人极少,就是知道有这回事的人也不多。从前周作人先生曾在《自己的园地》里提过明译的《况义》,也是根据新村出氏的文章写成的。
《况义》仅译了三十几篇寓言,不用说,全是用极简练的古文译成的。我只见过一篇,是关于那只衔了骨头过桥的狗,从水中见到自己的影子,以为另一只狗也有骨头,起了贪心去抢,结果连自己原有的骨头也失去的故事。
次一种较早的伊索寓言中译本,该要算到广州教会所出的那一种了。这是英汉对照的译本,出版于清道光十七年,书名是《意拾蒙引》,译者署名是“蒙昧先生”。“意拾”即伊索的异译。这书出版至今虽不过百余年,但是已经很少见。据一八四○年广州外商出版的英文季刊《中国文库》的介绍,这部英汉对照的伊索寓言集,一共译了寓言八十一篇,全书共一百零四页。每页除了英汉对照的寓言本文以外,还有汉字的罗马字注音。中文居中,译音居右,英文居左,这是专供当时有志学习中国文字的外国人用的。出版后很获好评,一八三七年第一次出版后,在一八四○年又再印了一次。可惜这译本至今也不易见到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