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鳞茎青霉病
症状: 发生在贮藏期。鳞茎上病斑凹陷,暗褐色,上生青绿色霉层(孢子团),内部鳞片逐渐腐烂,最后引起鳞茎干腐。一般经过二、三个月鳞茎才完全腐烂。
病原物: Penicillium cyclopium Westl.属真菌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青霉属,圆孤青霉。菌落暗蓝绿色,无轮纹或轮纹不明显,粒状或簇状,背面淡桃红色,偶尔黄色或带紫色。分生孢子梗直径3~3.5微米,帚状枝三层,直径3~3.5微米;小梗7~10×2.5微米。分生孢子亚球形,光滑或略粗糙,直径3~4微米,此外,P.corymbiferum Westendorp也为害百合。
发病条件: 鳞茎损伤、贮藏场所潮湿、通风不良易引起青霉菌的侵染为害。
传染途径: 此菌分布在空气和土壤里。球茎表面若有病原菌附着,一遇高温、高湿,就会大量繁殖。采收、包装、运输球茎的过程中均可发病。病菌从伤口侵入。
防治方法: (1)挖掘、运送球茎过程中尽量减少伤害。球茎采切后置于25℃~30℃的高温下,促进伤口愈合。(2)贮存温度应保持在0℃~6℃。发现球茎霉烂,及时清除。 (3)种植前用2%高锰酸钾溶液,或1%~2%硫酸铵水溶液,或者说0.3%~0.4%硫酸铜液浸泡1小时,晾干后再种.
百合白绢病
症状:全株枯萎,茎基缠绕白色菌索或菜籽状茶褐色小菌核,患部变褐腐烂。土表可见大量白色菌索和茶褐色菌核。
病原:Sclerotium rolfsii Sacc.称剂整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白色绢丝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后集结成菌索或纠结成菌核。菌核似油菜籽状,初白色至黄白色,后变茶褐色,圆形,表面光滑。
传染途径: (1)病菌以菌核或菌索随病残体遗落土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宜时,菌核或菌索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2)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或菌核借水流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害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或高温多湿的年份或季节发病重。
防治方法: 1、重病地避免连作,最好与禾谷类作物轮作。水旱轮作防效明显。 2、及时检查,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烧毁,病穴及其邻近植株淋灌5%井冈霉素水剂1000~1600倍液,或50%田安水剂500~6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9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株(穴)淋灌0.4~0.5升。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用40%五氯硝基苯加细沙配成1∶200倍药土混入病土,每穴100~150克,隔10~15天1次。 3、结合翻地,每亩掺施100~150公斤石灰粉,使土壤微碱化,可抑制白绢病菌繁育。
百合花叶病(CMV)
症状:叶上呈现退绿斑驳或出现坏死斑。
病原:百合潜隐病毒[Lily latent virus]、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简称CMV)。 百合潜隐病毒在百合属植物中危害广泛,有的百合感染此病毒后无症状,有的则出现退绿斑驳症状。黄瓜花叶病毒引起退绿斑驳症状,如果此病互和百全潜隐病斑。
传染途径:桃蚜及其他蚜虫是传播病毒的介体昆虫。黄瓜花叶病毒侵染的植物还有黄瓜、番茄、百日草、烟草及心叶烟等,引起花叶和畸形症状。
防治方法: 1、 作好种植记录,不把病株作为繁殖材料,将拔除的病株烧毁。2、定期喷施杀虫剂杀灭蚜虫。
百合花叶病(TuBV)
症状:病菌株叶出现花叶症状,同一花上颜色不均,呈斑驳状。
病原:为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e breaking virus,TuBV)。该病毒在世界郁金香上均有发生,但在百合上发生频度较低。
传染途径:TuBV寄主范围狭,在服金香及百合上发生。可通过鳞茎种球传染。蚜虫可进行非持久性传毒。
防治方法: 1、 使用健康的种球。 2、 喷洒杀虫剂灭蚜。
百合花叶病(CTLV)
症状:生长初期株形莲座状,上部叶小且弯曲,叶牌淡绿色或黄绿色,植株矮化。着花数少而小,严重时不着花。
病原:柑桔碎叶病毒(Citrus tatter leaf virus,CTLV)。柑桔碎叶病毒为650×19毫微米的曲杆状、或450~900毫微米不等的长杆状粒体,不稳定,钝化温度为40~45℃分钟,稀释终点为1/100~1/300,体外存活期为2~4小时。
传染途径:种球可继代传染。容易汁液传染。种子也可低频率传染。
防治方法: 使用健康种球。
百合炭疽病
症状: 叶生圆形淡黄色病斑,病斑周缘为黑褐色。花瓣上病斑圆形,亚麻色。
主要在鳞片上半部的外面,也发生在内面,初期产生不规则形、浅褐色斑,后呈浅黑褐色,稍凹陷,最后病部近乎黑色,组织皱缩干腐,病斑可深达数层鳞片,但以最外层的鳞片受害最重。有病鳞茎的花芽出现败育,呈褐色至黑色,或花朵上出现大量水渍状小圆斑,相互汇合成不规则褐色斑,组织溃坏变薄。受害花梗有的也变黑,在东方百合上发病较重。
病原物: Colletotrichum lilii Plakidas属真菌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炭疽菌属,百合炭疽菌。此外,C.liliacearum Ferraris也为害百合。土壤病残体带菌。
发病条件:鳞茎受潮、受冻以及挖掘损伤易诱发病害。
防治方法: 1、剥去发病鳞片;选用无病鳞茎;病区避免连作。 2、不要多用氮素化肥,种植不应太密。
百合叶枯病
症状:叶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不一,长度2~10毫米以上。浅黄色到浅褐色。在某些品种中,斑点浅褐色,围有清晰的红紫色边缘,在潮湿条件下,斑点很快覆有一层灰色的霉。病斑干时变薄,易碎裂,透明,一般呈灰白色。严重时,整叶枯死。茎受侵染时,从侵染处腐烂折断,芽变褐色腐烂。花上斑点褐色、潮湿时,迅速变成发粘的一团,覆有灰色霉层,幼株受侵染时,通常生长点死亡。但夏季植株可重新生长。
病原:病原为椭圆葡萄孢的一种直菌,Botrytis elliptica(Berkeley)Cooke,分生孢子椭圆形,有时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也可为害百合,但它主要引起花腐。
传染途径: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落下的病组织残余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可多次重复侵染;温室过分潮湿时容易发病。植株过密时发病重,偏施氮肥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 秋季,栽培在室外的植株地上部清除并销毁;初病时去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 2、温室应通风和足够的光照,浇水应在叶上水分易干燥的时间进行,最好从边沿浇水,避免弄湿叶片。 3、药剂防治 可选用50%多菌灵或7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必要时可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及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80%多菌灵性粉剂600倍液效果好。每次每667米2喷洒药液40~50千克。重点喷洒新生叶片及周围土壤表面,连续喷2次。
百合疫病
症状: 全株(包括花器、叶片、茎、茎基部、鳞茎、根)均可发病。感病花器枯萎、凋谢,其上长出白色霉状物;叶片初出水浸状,而后枯萎;茎部与茎基部组织初现水浸状斑,而后变褐、坏死、隘缩,染病处以上部位完全枯萎。鳞茎褐变,坏死。根部变褐,腐败。
病原: 病菌属于鞭毛菌亚门的疫霉属真菌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菌丝无色无隔膜。不产生吸器,菌丝直接穿入寄主细胞吸收养分。后期产生菌丝和大量孢子囊。孢囊梗大都不分枝,孢子囊顶生单孢,圆形。顶端有乳头状突起。孢子囊萌发时产生多个椭圆游动孢子
传染途径: 1.病菌主要以卵孢子随病残株在土壤中越冬,来年卵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溅到植株上,萌发芽管侵入寄主为害。 2.以后病斑产生大量孢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为害。
发病条件: 鳞茎带菌,连续降水,排水不良。
防治方法: 1、选健康鳞茎;设防雨设施,注意排水。 2、雨季来临前,药剂保护。 发病初期可用25%甲霜灵8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500倍液;40%乙磷铝2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粉剂500倍液;或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也可在发病始期及时喷洒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杜邦克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微颗粒剂800倍液。
参考资料:www.yiso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