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角度看,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即不仅是将尿液排泄在床上,同时也在非睡眠状态或清醒时将尿液排泄在衣物或其它不宜排放的地方。从病理角度看,前者多为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多为单纯性持续性,即除尿床外无其它伴随症状。后者多为器质性病变,诸如神经系统的损害、相关器官的占位性病变,多为伴随性和一过性,即除尿床外还有其它更明显的病理表现,可随其它病变好转而好转。本文探讨的是单纯而无器质性病变的遗尿病尿床。
1 尿床的生理病理
人的排尿过程是,从肾脏分解排泄的多余水分、电解质、体内垃圾、体内细胞的代谢产物等的混合液体尿液逐渐贮存到膀胱,当膀胱达到一定的容量,尿液的压力刺激位于膀胱壁的压力感受器,由压力感受器发出的排尿信号经周围神经系统传导至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经分析处理后适时发出排尿指令,该指令到达膀胱,引起尿道括约肌松驰、逼尿肌收缩,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从这一生理过程看,倘若神经系统损害,或膀胱等相关器官有占位性病变,均可引起异常排尿即遗尿症。这种遗尿症不分白天夜晚、床上或非床上、清醒或非清醒状态均可发生,且往往伴随其它病变同时出现。尿床则不同:其一,尿床是在睡眠状态,是在当事人无知觉的情况下排出尿液在床上;其二,尿床一般不伴随其它典型的神经系统病变或占位性病变体征;其三,尿床患者的理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据此分析,尿床仅仅是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或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比如膀胱的压力感受器反应阈偏低,导致患者膀胱贮有少量尿液时,即可引起压力感受发出排尿信号引起排尿,因此患者有尿泡小、排尿次数频繁等表现。患者排尿中枢兴奋抑制功能紊乱,患者常有梦中排尿或起床时视力模糊、辨不清方向等表现。一般人在睡眠状态下,泌尿系统的工作应当处在低迷状态,而尿床患者则往往相反,泌尿系统仍在兴奋工作中。
有人认为,尿床似有遗传,虽然临床上确有不少患者的长辈有尿床病史,但我们尚未发现尿床患者遗传物质染色体的异常改变,因此笔者仅赞同尿床有家族倾向,不赞同尿床有遗传性一说。综前所述,尿床是由于神经功能不协调所致,有家族倾向,尚未发现遗传证据。
2 目前治疗状况
尿床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器械校正。药物治疗分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根据辨证,可分为下焦虚冷、肺脾气虚、心肾亏损、肾督不足、湿热下注和下焦湿热等证型。据此分别以济生菟丝子丸、补中益气汤、蔻氏桑螵蛸散、沈氏菟丝子丸、八正散或代抵当丸等加减治疗。从临床应用情况看,只要辨证准确,坚持服用,约有半数患者可有疗效,部分可治愈。缺点是较难坚持服用和多数患者的辨证较难把握。
西药治疗使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用药,如使用氯酯醒或联合应用副交感神经阻滞剂和拟交感神经药物,如阿托品和麻黄素;还有人应用抗利尿激素,如脱精氨酸加压素或弥凝等。部分患者虽然有效,但复发比例较大 ,且抗利尿激素应用于单纯的尿床患者,因某些指征掌握较为困难,尚有一定的危险性。
近年来有的医院正在开发外用药物治疗,并且取得了一些可喜的进展。在这方面,武汉惠民医药研究所开发的尿床敷疗磁药兜较有代表性。它采用中医外治的方法,将药兜敷于肚脐神阙上。此法使用方便(每天佩带12个小时),具有疗效好(半数使用者可自当天停止尿床,绝大部分一星期之内显效),不限制饮水及晚间不需唤起,又无毒副作用等优点。
尿床的理疗包括针灸、穴位注射、推拿按摩和点穴治疗。虽然都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患者多为儿童,很难适应这些方法。但对成人或较大一些的孩子来说,理疗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据武汉新世纪中西医结合医院外科尿床组报道,对成人或12岁以上的孩子经多种方法治疗未愈者,点穴疗法有可能取得满意疗效。
器械校正尿床目前国内很少应用,在美国有应用夜尿警报器校正的。它是通过长时期的“尿床即被叫醒”,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治疗约需半年以上。
去请中医治疗,效果很好。
http://www.511511.com/new_zt/nsj/index.asp
在门诊中病人最常见的抱怨之一,就是“小便多”,事实上不是小便量多,而是小便次数多。每次没有多久就要到厕所报到一次,每次解得又不多,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晚上睡觉还得不断的爬起床来,尤其在秋冬较少流汗的季节,更是让人不胜其烦受尽折磨。
尿尿对一般人来讲,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对於尿尿出了状况的人来讲,不论是尿不出来或是尿个没完,那可就是一件痛苦万分的事了。
对於膀胱过动症的病人来说,一般在排尿的问题上大概有两种,就是频尿和尿失禁。频尿更是在更年期以後的妇女常见的症状,这有时候是精神与心理所引起,频尿严重到一个程度就会变成“尿紧急”,病人一有尿意就必须赶紧上厕所,否则来不及的话,尿尿就自动流出,成了尿急尿失禁。
正常人的排尿行为,是由大脑发号施令来控制的,如果是膀胱过动症的患者由於膀胱不服从大脑的指挥,发生不随意或过度收缩而导致频尿、尿量少、急尿、急迫性尿失禁的现象,一般发生膀胱过动症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属於心因性的毛病,而且各种年纪都有,主要是紧张的生活使神经系统无法松弛,例如工作压力、生活紧张焦虑等。
另一个原因,则是器官方面的原因,譬如大脑病变使控制小便开关的功能丧失、或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伤像是车祸或其他原因半身不遂的,或是膀胱壁之弹性变差像是经常憋尿的人,或是膀胱发生感染的人导致膀胱非常敏感,容尿量减少等等。
尤其女性的尿道大约只有五公分,细菌很容易走这条快速道路直上膀胱,所以尿路感染的机会要比男性高,再加上女性的会阴部开口一共有三个,包括尿道、阴道和肛门,其中只有尿道平常是无菌的,如果阴部卫生情况不佳,像白带过多,就很容易造成尿道感染而引发膀胱炎。
而频尿严重到了尿急尿失禁的情况时,大多是急性膀胱炎的并发症,使膀胱的黏膜经常受到刺激,造成“不稳的膀胱”就会把持不住尿意,而成为频尿、急尿,甚至尿失禁。
而在不明原因发生膀胱过动症的患者中,又以女性居多,一般由於患者对膀胱过动症和尿失禁有错误的认知,认为是正常的老化现象或妇女产後难免会发生的疾病,以致病情平均拖了四、五年才就医,就诊率也普遍偏低。
其实,膀胱过度收缩所造成的频尿、急尿乃至於尿失禁,这种情况一般都采取较保守药物治疗,以及辅助性复健运动如膀胱训练与加强骨盆底肌肉来加以改善,通常可以得到不错的改善,患者实不需默默隐忍,甚至足不出户,而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控制的,如果是膀胱过动症的患者由於膀胱不服从大脑的指挥,发生不随意或过度收缩而导致频尿、尿量少、急尿、急迫性尿失禁的现象,一般发生膀胱过动症的患者中,有百分之八十是属於心因性的毛病,而且各种年纪都有,主要是紧张的生活使神经系统无法松弛,例如工作压力、生活紧张焦虑等。
据武汉协和医院泌外科副教授陈敏介绍:存在以上症状的女性,应通过尿动力学的检查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并经医生指导通过行为和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传统的手术需要实施硬膜外麻醉,下腹部开约7厘米长的口子,手术根据患者情况或直接用缝合悬吊尿道中段或取腹直肌作悬吊材料。新方法只需局部麻醉,以特制的网带托起松弛的尿道中段,使尿道恢复正常生理位置和功能。手术仅在下腹部留下两个约1厘米的小创面。手术一般只需半小时,而且创伤小、恢复快、效果好,为一部分“尿失禁”患者提供了更理想的手术方法。
参考资料:http://www.fx120.net/JBZT/WK-1/MNWK-1/nsj/
去医院。我们解决不了,除了安慰。
她大小便失常,这一定要到医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