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09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场所。人类为满足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需求,一方面向环境索取自然资源和能源,一方面又将生活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排泄到环境中去。因此,环境既要向人类提供足够的生存空间、物质资源和能源,又要接收、容纳并消化人类活动产生的各种排泄物。伴随着地球上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和人类活动能力的不断增强,当人类向环境索取的物质和能量超过了环境所能提供的能力、排放到环境中的废物超越了环境所能承载的范围时,环境质量就会下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就会受到损害。这时,我们就说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的类型形形色色。按照环境要素分,有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按污染物的性质分,有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和化学污染;按污染物的形态分,有废气污染、废水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辐射污染、光污染等;按污染产生的原因分,有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污染等;按影响的范围来分则有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和局部污染。

环境污染最早开始引起注意可追溯到产业革命时期。由于煤炭的大规模使用,引起粉尘和硫氧化物的大量排放,从而造成了空气污染。后来,伴随着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与扩大,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几十倍、成百倍增长的同时,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也几十倍、成百倍增长的同时,排放到环境中的废气、废水和废渣也几十倍、几百倍地增长,使得水、大气、土壤等受到的污染日趋严重。某些地区的大气经常烟雾弥漫,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污浊,垃圾围城,农药、重金属、各种有毒化学品污染严重,导致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发生,如洛杉矶光化学事件、水俣病、四日市哮喘等,使成千上万的人遭难。环境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使人们在致力于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对环境污染采取了各种控制和治理措施。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工业发达国家为治理环境污染,制订了各种法律和条例,投入了大量物力和人力,使得环境污染逐步得到控制,环境质量得到了很大改善。80年代以后,除局部及区域性环境污染以外,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开始成为世界各国关心的重点。

淡水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