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
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48年10月26—31日发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多诺拉镇。
当时的记载是这样的:
“10月27日早晨,烟雾覆盖着多诺拉。气候潮湿寒冷,阴云密布,地面处于死风状态,整个这一天和第二天就这样笼罩在烟雾之中,而且烟雾越来越稠厚,几乎是凝结成一块。在午后视线也仅仅能看到街的对面,除了烟囱之外,工厂都消失在烟雾中。空气开始使人作呕,甚至有种怪味。这是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那天每个外出的人都明显感觉到这一点,但并没有引起警觉。二氧化硫的气味是在燃煤和熔炼矿物时放出的,在多诺拉的每次雾期中都有这种污染物,只是这一次看来比平常更为严重些。
多诺拉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南边30公里处的一个工业小城镇,居民约14000人。城镇座落在孟农加希拉河的一个马蹄形河湾内侧。沿河是狭长平原地,两边有高约120米、坡度为10%的山岳。多诺拉镇与韦布斯特镇隔河相对,形成一个河谷工业地带。
在多诺拉的狭长平原上有很多工厂,其中有三个大厂,即钢铁厂、硫酸厂和炼锌厂。从远处看,只见这些工厂的烟囱。长期以来,这些烟囱一直在将烟喷到大气中去。这里的居民们和对大多数城市的居民一样,幸运的是风通常将污染物混入相当厚的大气层,被污染的空气总是顺风扩散到很远的地方。
年复一年,宾夕法尼亚州的居民已对烟习惯了。但并非一向如此,一些老年人还能记起年青时坐在家的后门口,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三四十公里外的山顶。这种能见度过去是常见的,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随着大城市匹兹堡和邻近城镇的发展,工厂也随之而发展,于是空气失去了它的洁净。住家和办公楼的烟囱冒出的烟,数量不断增加的小汽车和大卡车的排气管冒出的烟,都使空气失去透明度。四周残存的一点景色,也被蒙上了一层薄幕。
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还比能见度降低要严重得多。每吸进一口空气,都带有千千万万个讨厌物质的微粒。科学家创造了“气溶胶”这样一个词来表示空气中这些固体或液态的微粒。最大的气溶胶截留在鼻子或喉咙里,一些稍小点的出入肺部畅行无阻,但其余的则附着在肺叶里了。年复一年,附着物增厚扩大。人们受到重污染空气侵袭的肺部就渐渐不知不觉地变弱,这为患严重疾病在创造条件。
1948年10月26日,一高压区移过宾夕法尼亚州西部的上空,并且在紧跟着的5天之内一直保持不动。在最低的600米的大气层内,风力十分微弱,大多数时间为静风状态,只是在短时间之内风力有微小的增高。大气处于“热稳定”状态,空气很少有上下的垂直移动。
地处山谷底部的多诺拉,比周围地势低约120米。在1948年10月26日到31日间,逆温覆盖了山谷。根据测风和气象气球的报告,城市上空的逆温帽在极少的时间里比300米还低。这样,排出的烟大量地封闭在山谷内壁和逆温顶部之间。
接近地面的空气非常湿润,在夜间形成了雾,而且在宾夕法尼亚州西部某些低洼地区整天都不散。
美国联邦公共卫生局会同州卫生局在事件发生后两个月内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5天之内,空气污染积累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事件发生期间,多诺拉发病人数共5911人,初期症状是呼吸道、眼、鼻、喉感到不适。轻患者占居民总数的15.5%,症状是眼痛、喉痛、流鼻涕、干咳、头痛、肢体酸乏;中度患者占16.8%,症状是痰咳、胸闷、呕吐、腹泻;重患者占10.4%,症状是综合的,各种症状中咳嗽是最普遍的,占33.1%;其次是喉痛,占23.1%;胸闷占21.5%。调查证明,发病率和严重程度同性别、职业无关而同年龄有关。患者年龄在65岁以上的超过60%。死亡17人,年龄介于52岁和84岁之间,平均65岁。患者大都是在发病的第三天死亡的。死者有一个共同点,即原来都患有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尸体解剖记录证明死者肺部都有急剧刺激引起的变化,如血管扩张出血、水肿、支气管炎含脓。慢性心血管病是一个突出的迹象,证明对促成心脏病患者死亡有重要影响。
在事件发生当时虽来作环境监测,但可推断二氧化硫浓度大概在(0.5—2.0)μL/L,并存在明显尘粒。所以有人认为二氧化硫同金属元素和某些化合和物反应生成的“金属”硫酸铵是主要致害物。看来,二氧化硫及其氧化作用的产物同大气中尘粒的结合是致害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