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1.45亿年前盛开在中国辽西地区的“世界最早的花”――辽宁古果、中华古果,新近被确认属于迄今最古老的被子植物(有花植物)新类群“古果科”。

这一重大发现是全球被子植物起源与早期演化研究的新突破。今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的重要位置,刊登了这项成果的领衔科学家、吉林大学孙革教授和中国地质学院季强研究员等人的论文。

在吉林大学古生物中心标本室,记者看到两块枝繁叶茂、形态非常相似的植物化石标本。据这个中心主任孙革教授介绍,这些标本就是在辽宁义县组下部地层(晚侏罗世,距今1.45亿年)中发现的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他们犹如同宗兄弟,既有同科、同属植物的共同特性,又有不同种质的差异。作为被子植物,他们都有着胚珠(种子)被果实包藏的典型特征,并在枝轴上心皮呈螺旋状着生、雄蕊成对排列、叶子细小深裂等主要方面显示了共性,但在蓇葖果、雄蕊和叶子的大小和疏密上,又表现了明显的差别。

辽宁古果化石是孙革教授率领的课题组于1998年在辽西北票地区发现的迄今“世界最早的花”。这一重要成果在当年美国《科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后,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与其同一地质时期的中华古果化石,是季强等人于2000年在辽西凌源地区发现的。科学家应用古植物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证实,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的主要性状和特征,与迄今已知的所有被子植物均不相同,比以往报道“最早”的被子植物(早白垩世,距今1.3亿年)还要早1500万年。科学家据此将这一现已灭绝的古老的被子植物类群,确立为早期被子植物的新科――“古果科”。

科学研究还表明,辽宁古果和中华古果的茎纤弱,叶子细而深裂,叶柄膨突,显示了水生草本植物的特性。从它们雄蕊成对状着生等特征分析,被子植物很可能起源于更古老、现已灭绝的种子蕨类植物。这一有别于常论的认识,为深入开展被子植物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辽西地区早期被子植物群,还有力地验证了“东亚是被子植物起源中心之一”的推论,对加强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研究和现代地质找矿活动等,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孙革教授等人对早期被子植物“古果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引起国际地质古生物学和植物学界的高度关注。美国科学院士迪尔切等国际著名专家也参与了此项合作研究。由中美科学家联合撰写的《辽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专著,新近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