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溶血症是如何认识的?

王朝干货·作者佚名  2011-12-10
窄屏简体版  字體: |||超大  

中医对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溶血症是如何认识的

由于红细胞膜先天异常所致溶血症临床有贫血、虚弱、黄疸及肝脾肿大的表现,并且多在儿童期发病,所以本病应属中医“虚劳”、“疳证”、“童子劳”、“黄疸”及“积聚”范畴。

清代《幼幼集成》记载:“夫疳之为病者,亦小儿恶候,十六岁以前病为疳;十六以上,其病为劳”。与本病贫血虚弱症状相似的记载可见于古医籍。如《医林绳墨》载:“腰酸脚软,或胸闷气短,心烦不安,或耳鸣目眩……或食少无味,不作肌肤,睡中惊悸,午后发热,或怠倦无力,四肢不收,或虚火上攻,面赤喘急,此皆虚损之证。”引起这些病症的原因,《幼幼集成》认为“皆真元怯弱,气血虚衰之所致也”。《寿世保元》载云:“夫疳者,甘肥无节,乳食不调,或禀赋怯弱,气血不足”所致也。说明引起本病既有先天禀赋怯弱的因素,也有后天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因素,但两者则以先天因素更为重要。《类证治裁》云:“小儿之劳得于母胎”,更有“虚劳则由先天禀受不足,而禀于母气尤多,故一般称为童子劳。”本类病中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也是由于先天遗传因素而致病。

本病症的黄疸与幼儿生理特点有关。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功能不健全,常表现为“肾气不足”、“脾常虚”。脾肾功能不全则可引起黄疸。《幼幼集成》论小儿黄疸原因说:“湿热发黄者少,脾虚发黄者多。盖脾土强者足以捍御湿热,必不生黄。唯其脾虚不运,所以湿热乘之。”

本病症的肝脾肿大也与小儿脾肾功能不健全有关。《景岳全书》曰:“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幼幼集成》则说,小儿“脾胃不胜,乳哺失调,三焦不运,水饮停滞,令气搏之,结聚而癖也”。积聚就是指体内有形或无形之肿块。

小贴士:①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教科书相悖,请以教科书为准;② 若网友所发内容与科学常识、官方权威机构相悖,请以后者为准;③ 若网友所发内容不正确或者违背公序良俗,右下举报/纠错。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