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行空》2023北京現代音樂節開幕音樂會將在國家大劇院舉行。音樂會上,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將執棒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帶來作曲家秦文琛的四部協奏曲《雲川》《黎明》《行空》《喚鳳》,一個屬於秦文琛的夜晚即將來臨。 作曲家金湘曾評價,秦文琛作品中最有特色、最精彩的部分,是草原生活對他的影響。的確,草原是秦文琛身上最深刻的烙印,這在他很多作品中都能感受到。但同時,他的作品始終不拘於地域,而是被放置於當代音樂的語境中,純粹、執著地探索著當代中國音樂的未來。

曲目介紹
笙協奏曲《雲川》(2017)
雲,在浩瀚的天空中變幻無窮。陽光穿透雲海,直射大地,傳遞出巨大的能量;流雲奔湧、群山浮動……《雲川》表達對雲和天空的無限想象。
笙,這件擁有三千多年歷史的中國古老吹管樂器,在歷代的民間音樂中被廣泛使用。協奏曲《雲川》,對笙的演奏技術有很大的拓展,這些新技術帶來的新的音色和表現力,與管弦樂隊結合,形成了異常豐富的音響。
大提琴協奏曲《黎明》(2008)
大提琴協奏曲《黎明》的三個樂章都選擇了中國詩人海子的詩歌片段作為創作的依據。詩歌和音樂並非相互解釋,而是一種對照的關系。
(Ⅰ)
黎明
哪輛馬車 載你而去 奔向遠方
奔向遠方 你去而不返 是哪輛馬車
(Ⅱ)
起風了
太陽的音樂 太陽的馬
你坐在近處 坐在遠方
(Ⅲ)
火焰
像一片升向天空的大海
像狂放的天馬
朝著河流飛翔
《行空》——為琵琶與弦樂隊而作(2012)
「行空」 表達想象的無拘無束。樂曲以琵琶持續強力度的、不規則節奏的泛音掃弦開始。弦樂隊,由少部分樂器持續弱奏的長音構成了這些泛音和音的回聲效果,而其他弦樂器則是琵琶泛音效果的誇張放大。樂曲中,一個由自然音階構成的音響片段多次出現,表達出一種崇高的意味。樂曲結束,是對夢境的回味。
嗩吶協奏曲《喚鳳》(1996/2010)
嗩吶協奏曲《喚鳳》民樂版創作於1996年,管弦樂版是根據民樂版本於2010年改編完成的。
以古老傳說中美麗的「鳳凰」為象征,召喚一種民族的精神和氣質。作者在多年前,觀看一組油畫《火中的鳳凰》後有感而作。「鳳凰」在黑暗中誕生、成長,經過烈火的洗禮,走向成熟,最終飛向太陽。畫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生命的活力和精神讓作者非常感動。此曲象征生命亙古的向往和追求。
作曲家|秦文琛簡介 Qin Wenchen

秦文琛,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秦文琛是備受關註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意大利《音樂路徑》評論他為「當代管弦樂界的傑出作曲家,其作品可以被視為東西融合這條富有發展潛力道路上的一個參照點」。近年來,包括柏林交響樂團、波恩貝多芬國際音樂節、華沙之秋國際音樂節、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臺、法國國家電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等眾多國內外樂團、音樂節和電臺委托秦文琛創作,已有近百支國內外樂團在世界範圍廣泛上演過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國Intercontemporain 樂團、德國Recherche現代樂團、柏林交響樂團、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意大利Antidogma歐洲現代樂團、日本東京都交響樂團、俄羅斯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荷蘭新樂團、斯圖加特室內交響樂團、瑞士鳳凰室內樂團、芬蘭赫爾辛基愛樂樂團、韓國現代樂團(CMEK)、波蘭華沙愛樂—國家交響樂團和眾多的中國樂團。很多重要的國際音樂機構,如德國北部電臺(NDR)、德國西部電臺(WDR)、法國國家電臺(Radio France)、瑞士電臺、柏林電臺(RBB)、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臺(BR)、奧地利國家電臺(ORF)以及數量眾多的國際音樂節都安排了秦文琛的作品上演。
所獲榮譽包括: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津帖」、「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寶鋼優秀教育獎」以及 「中央音樂學院金校徽」等等。

秦文琛是國際著名的音樂出版社Sikorski Musikverlag的簽約作曲家,其全部作品由該公司出版並在全球代理。
秦文琛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在上海音樂學院曾師從朱踐耳、許舒亞等教授學習作曲, 1998年至2001年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由中央音樂學院公派赴德國隨Nic.A.Huber教授學習。
秦文琛先生的主要作品包括:《際之響》(2001)、《五月的聖途》(2004)、《對話山水》(2010)、小提琴協奏曲《山際線》(2012)、古箏與樂隊《彼岸的回聲》(2015)等管弦樂作品20余部;《合一》(1998/99)、《地平線上的五首歌》(2005)、《太陽的影子》(1987~)系列、《喚起記憶的聲音》(2006~)系列等室內樂作品40余部以及《向遠方 — 為中國樂器而作的30首作品集》(2010/11)等等。京文唱片多次與秦文琛先生合作,十年時間先後共發行五張作品集
2003年,秦文琛在京文唱片發行了首張個人作品專輯《太陽的影子——秦文琛作品集》,這一系列由12部作品組成,在音響塑造上獨具匠心,給予聽者一波又一波的驚喜和意外。 2009年,《秦文琛管弦樂作品集》發行,這張專輯收錄《五月的聖途》《際之響》《地平線上的五首歌》等多個作品,是秦文琛先生對宗教精神、寓意等的表達。 2010年,他推出個人作品專輯《秦文琛室內樂作品》,收錄了四首不同時期的作品。 2011年,室內樂作品專輯《向遠方》發行,《向遠方》是為中國民樂創作的一套作品集,它由30首各種編制、涉及各類民族樂器的室內樂組成。每一首作品力求以短小的篇幅折射出一種獨特的理念和趣味;其整套作品希望打破中國民樂創作多年以來在音樂語言,藝術趣味以及技術方面過於單一的局面。作品集的另一個著重點是將目光聚集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從中探索、發展出更多新的、區別於西方的音樂語言和作曲法,並以此開拓更廣闊的美學方向。 2013年,秦文琛《管弦樂作品》DVD專輯發行,共收錄大提琴協奏曲《黎明》和管弦樂隊作品《對話山水》兩部作品。其中《對話山水》是為管弦樂隊和錄音帶而作的。其中,錄音帶中的音響全部采錄自世界各地最真實的自然界的聲音。這些聲音和管弦樂隊形成了多種角度、多種方式的對話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