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片名:猎魔侠 Max Payne 美国 2008
类型:动作/犯罪/剧情/惊悚
容量:BD50+D5
片长:103分钟
导演:约翰·摩尔John Moore
主演:马克·沃尔伯格Mark Wahlberg 米拉·库尼斯Mila Kunis
推荐指数:
影片:★★★★
碟片:★★★
剧情
特工马克思·佩恩的妻、子被入室抢劫的歹徒杀害,他因为同事无法破案而大发雷霆,导致自己被转为文职。然而,他依然没有放弃私底下调查。某夜,他在派对上遇到了性感女人娜塔莎。她号称知道线索而跟他回了家。但她其实只想要个一夜激情。马克思愤怒地赶走了她,却不料她当晚就遇害了。因为她临走偷拿了马克思的警员证,所以他也被牵连其中。不过,他也因此发现了线索——翅膀纹身。马克思遵循线索深入调查,竟然发觉那场家庭惨剧根本就是一场谋杀,而主谋正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简评
说起“马克思·佩恩”,可能有些影迷不了解,但喜欢玩游戏的人肯定对其如雷贯耳。这款由芬兰公司Remedy娱乐开发、3D Realms制作的第三人称射击游戏在2001年一经推出,就以开创性的“子弹时间”(估计受《黑客帝国》的影响)而受到一致好评,并随后诞生了两部续篇。所以,改编电影的消息一经发布,就引起了无数游戏迷的关注。
影片上映后却得到了很多负面的报道,最大的问题在于“剧情俗套”。很显然,作出这些评论的人肯定都不是游戏迷。其实,影片拍摄期间就盛传导演约翰·摩尔尽量满足了游戏迷的每个要求,影片也确实做到了这点。因此,这是一部还原度非常高的游戏改编电影。对于游戏来说,更强调的娱乐性,背景剧情狗血点在所难免,太复杂了也没人玩得动。所以,对那些挑刺影片剧情的人来说,既要原汁原味,又要推陈出新,显然有点强人所难。撇开了这方面,影片从电影的角度来看也不算烂片,超酷的造型和布景、激烈的枪战场面、患难之间的爱情、悲情的复仇者、阴险狡诈的大坏蛋……加在一起也算是一部还算可以的动作片了。
当然,对于游戏迷来说,这真是一次不可多得的美妙回忆了。影片一开场的黑屏加旁白就让人不禁怀念起当年的游戏,之后的多次转场也用了这和游戏版一样的方式,这是第一处还原。随后地铁站一段中,第一个镜头就是摄影机跟着马克思前行,是不是很有游戏感?然后厕所开枪时,门纷纷被击碎,跟游戏一模一样。留心听的话,这里(其实整部影片都有)的开关门、灯泡闪烁等音效也就像是直接采用游戏里的。其次还原的是开枪效果,尤其是马克思用来福枪将人击飞的效果,跟游戏如出一辙。最关键的显然是“子弹时间”,显然,电影里马克思的“能量”(使用子弹时间的必要条件)相当少,只有那么几场,虽说最后躲子弹的动作还是很帅,但未免有些不过瘾。
当然,改编改编,自然有改的,尽管大致上没有大动作。影片最大的不同在于两点。其一是游戏里的终极Boss尼克·霍恩变成了一个小角色;其二是游戏开场于马克思同事阿莱克斯遇害,他成了嫌犯。不过,跟大量的原汁原味相比,这些小变动就不值一提了。总体而言,本片绝对是献给游戏迷的一份礼物。
碟评
2009年1月20日,福克斯在美国推出了本片的DVD和蓝光碟。DVD分单碟版和特别版,单碟版除了同时收录100分钟的剧场版和103分钟的扩展版外,只有一条由导演、布景设计和特效支持三人合作的评论音轨。特别版则是在单碟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数码版正片、一本深入探究马克思复仇行动的漫画以及影片的制作纪录片第一部分。当然,质量最佳的还是蓝光版,音画效果出众,更是自带一条中文字幕。花絮方面,蓝光版除了收录DVD的所有内容外,还增加了制作纪录片第二部分(仅蓝光版有)。蓝光花絮则是画中画模式,可以欣赏幕后制作(仅剧场版)和访谈。
蓝光花絮一览
评论音轨:来自导演约翰·摩尔、布景设计师丹尼尔·多兰斯以及特效支持埃弗特·布雷尔。整条音轨偏向技术方面的讲解,但观众更感兴趣的幕后趣闻却没有多少,稍许令人有点遗憾。
纪录片《Picture》:福克斯制作的高清格式纪录片,分成两个部分,但只有30分钟的长度,太令人看不过瘾了。纪录片的开始还算相当新鲜,至少摩尔宣称自己反对制作特辑有些令人好笑。随后就是比较常规的拍摄现场画面和演职员访谈,还算有点意思。
动态漫画:动态的图文漫画欣赏,不长的篇幅,用到正片里有点弱智,但漫画看看还行。
画中画功能:分两个内容。“导演摩尔的幕后花絮”包括了一些额外的访谈等内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影片的制作和理念。“攻略和作弊:制作《猎魔侠》”主要是花絮中纪录片里的内容,被分散对应到相关的场景里。
D-Box功能:一个振动的扩展功能,条件允许的话,能够让你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给屁股“做做运动”。
(苍冥)
[责任编辑:lily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