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舒尔贝格曾凭借《码头风云》赢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
美国当地时间本周三,曾凭借《码头风云》赢得奥斯卡最佳剧本奖的作家、编剧巴德·舒尔贝格在位于纽约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5岁。据家人透露,这位在“麦卡锡主义”猖獗时依然坚持自我创作的“老左派”在宁静中离开了人世。虽然巴德·舒尔贝格并非一位多产的编剧,但纵观他的一生,他始终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揭露黑幕的政治理想。
巴德·舒尔贝格的父亲B.P. 舒尔贝格曾是派拉蒙公司的老板,但是在好莱坞耳濡目染多年的巴德·舒尔贝格却成为了好莱坞审美取向和商业制作模式的彻头彻尾的反叛者。1941年,27岁的舒尔贝格凭借小说《萨米如何飞黄腾达》出道,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纽约一家报社中打杂的小子如何凭借偷窃、说谎、欺骗等卑劣手段爬上好莱坞电影公司制作总监的宝座。由于小说中有许多影射好莱坞大佬路易·梅尔的情节,令后者勃然大怒,扬言要将舒尔贝格驱逐出境。好在舒尔贝格的老爸B.P. 舒尔贝格当时位高权重,由于他的求情,路易·梅尔才没有追究。不过,这部小说令年轻的舒尔贝格一鸣惊人,尤其是他通晓的内幕之多,虽然令好莱坞感到好奇、着迷,却又不得不视他为“叛徒”。多年以后,在谈起处女作中的原型时,舒尔贝格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所勾勒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行为方式。”
二战爆发后,舒尔贝格供职于CIA的前身“战略服务办公室”,空闲时间则撰写短篇小说,并拍摄与战争有关的纪录片。他是第一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并用摄像机记录下其中惨剧的人。1947年,舒尔贝格出版了讲述一名拳击手悲惨一生的小说《拳击场黑幕》,1955年,这部小说被搬上银幕,成为了硬汉亨弗莱·鲍嘉的“绝唱”。
1948年,《纽约太阳报》的一篇通过讲述纽约码头工人被老板压榨剥削,揭示美国底层工人悲惨生活现状的报道引起了舒尔贝格的注意。曾执导《欲望号街车》的好莱坞导演伊利亚·卡赞有意导演以此为题材的影片,用来回应好友阿瑟·米勒指控自己因受到“麦卡锡主义”的阵营“非美运动调查委员会”的审问而出卖朋友。原本,伊利亚·卡赞希望阿瑟·米勒撰写剧本,但后者因为受到以大制片厂为首的“麦卡锡主义者”的迫害而予以拒绝。卡赞不得不转而求助舒尔贝格。舒尔贝格花费了数年时间,收集与此有关的一切资料,并定期前往曼哈顿西区码头和长岛码头与工人交谈,终于完成剧本。由马龙·白兰度、卡尔·马尔登等人主演的《码头风云》在1954年上映,荣获了第2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故事剧本、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此后,舒尔贝格又与卡赞合作了讲述草根明星深陷政治泥潭的《登龙一梦》,同样广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