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谍战片的核心是悬疑和推理,《风声》不例外。从故事来看,它的先天条件极佳。一桩谜案,数条线索,五个抵死不认的嫌疑人,两个气急败坏的调查者,一座与世隔绝的古堡,迫在眉睫的侦破期限……这些戏剧元素天生就是为悬疑、推理片准备的。如果运用得当,可能拍出西方的阿加莎·克里斯蒂,或者东方的柯南、金田一这样的经典之作。
然而《风声》很失败。情节上的不合理之处太多,逻辑推理更是错漏百出,审讯者一直在做很弱智很弱智的事情。他们的兴趣似乎不在获取情报上,而是在设计花样百出的酷刑上。审讯一开始,王田香就当众急不可耐地把自己的底牌和盘托出:我们给了假情报,现在泄露出去了,只有你们五个接触过情报,所以老鬼必在你们当中——任何一个稍有经验的审讯者,都不会在调查没有任何进展前说这种话。他们只会把掌握的证据一点一点放出来,以此来一步步击溃对手的心理防线。王田香这么做,实际上是把自己置于明处,而任由对手在暗处思考对策。
防止串供,隔离审讯——这也是侦讯常识。《风声》里的五个被调查者不仅有人身自由,还可以随意私下接触。对于审讯者来说,这真是不可思议。事实上,吴志国和顾晓梦正是利用这种机会,互相确认彼此身份,并制定了丢车保帅的计划。
至于细节,不合理的地方就更多了。看管吴志国这样的高级军官,应从别的部队里调遣卫兵,这样才不至于任由他在古堡乱闯而无人敢管。顾晓梦遮挡窃听器,熟练得就好像是她亲手安装的一样;仅凭一个眼神,武田就自信地排除了金生火的嫌疑;王田香如此老奸巨猾之徒,竟然会想也不想就开枪打死顾晓梦;老鬼死后,情报有误的消息依然传递了出去,居然没有人怀疑吴志国……
最可笑的是,《风声》对自己最得意的设计——吴志国通过《空城计》曲调的变化来传递消息——完全不加解释。我姑且说服自己相信,吴志国苏醒之后气若游丝之际,仍能准确无误地唱出曲调,但最起码,影片必须解释清楚,曲调和情报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否则,这就不是出人意料,而是故弄玄虚。如果这也允许,那我可以编得更邪乎:“老枪”通过眼神就能传递消息,或者通过嘴角不自觉的抽搐发出摩斯密码。如果有人真的这样做了,我相信《风声》就不是谍战片,而是神幻剧了。 (王陈)